第六百八十二章 定制(二) (第2/3页)
照田亩数量收税的。
所以只要按照这种方式平均下来,实际食邑单户是比普通百姓一户要缴纳的田赋是更多的,甚至多得多。
例如蓝田这一万户,其中一千户是有身份的大户,平均每户两百亩地,另外九千户是普通百姓,每户平均也就四十亩地。
如果每亩地交二十斤粮食,那么普通百姓合计缴纳七百二十万斤,而贵族合计缴纳四百万斤。
如果食邑一千户,那么实际获得的食邑就是一百一十二万斤。
可若是有偷税漏税,例如这一万户都只按照普通百姓田亩计算,那么这个数字就会锐减到八十万斤。
普通百姓没有偷税漏税的机会,但是贵族有,如果贵族有,那损失的就是可以获得食邑的贵族。
这一招就是为了让贵族去治贵族,谁也别想偷税漏税,就像吕不韦,对于洛阳的赋税缴纳,他是最上心的。
同样这也能促使既得利益者,那些大贵族想方设法发展食邑,让所有贵族和百姓尽量多开发土地,单户名下土地越多,那么得到的食邑越多。
但是这一招也有缺点,那就是可能鼓励既得利益贵族想办法减少户口,以及加速土地兼并。
所以嬴政搭配了连环招。
户口和人口的增加是关乎地方官员政绩的,而大贵族的食邑不会在他自身的治下,他管不着!
这一招就是让官员治贵族!
享有食邑的大贵族分别都在不同地区,决不允许去当地任职,他们只能自发监督,然后举报治理当地,这也可以很大程度上限制当地官员贵族沆瀣一气,形成三方监督。
这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官员也一起同流合污,形成三方同流合污,但是这概率不大,因为户口、人数、田亩数量、缴纳赋税,这些是重点考核点,不止是想不想进步的问题,还关乎身家性命。
再加上朝廷内部的监督,以及嬴政的监察手段,三方利益完全不同,涉及的人又散又多,三方很难沆瀣一气。
团结从来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世上从没有完美的制度,而最重要的还是实施,现在帝国刚刚创立,还不至于腐化的那么快。
至于以后,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吧,相信后人的智慧。
至于尊衔,文官为一品光禄大夫、荣禄大夫,二品资政大夫、通奉大夫,三品通议大夫、中议大夫,四品中宪大夫、朝议大夫,五品奉政大夫、奉直大夫,六品承德郎、承务郎,七品登仕郎、征仕郎,八品修职郎、修职佐郎,九品修贤郎、修贤佐郎。
武官为一品骠骑大将军、辅国大将军,二品镇军大将军、冠军大将军,三品云麾将军、归德将军,四品忠武将军、壮武将军,五品宣威将军、明威将军,六品定远校尉、宁远校尉,七品游骑校尉、游击校尉,八品昭武校尉、振威校尉,九品仁勇校尉、仁勇副尉。
官职和尊衔不是必须一致,也不是必须同时给的,这自然是为了或赏或罚更为便利。
至于最重要的官职,嬴政直接一步到位,废了丞相。
还是用内阁顺手嘛。
至于行政和官员体系,为一都四京制,分为三都护五十八郡,中央为二台、八部、十二司、五院、三府、三禁军、三都护,这些全由中央直管,各部门互相牵制,各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