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九章 没救的楚国 (第3/3页)
境的结构性制约,楚国疆域横跨长江中下游,山地占比太高,是多山多水的破碎格局。这种地理分割导致交通成本极高,从客观上便利了地方贵族割据。
楚国主要粮食产区分布在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和鄱阳湖平原,形成三足鼎立的农业格局,再加上恶劣的交通环境,让中央朝廷也难以集中整合资源。
还有就是巫官体系,楚国保留着殷商时期的巫官制度,贵族通过掌控祭祀垄断神权。
屈氏家族成员担任大巫之职,其占卜结果直接影响国家决策,形成政巫合一局面,对整个楚国的文化和信仰都拥有着垄断性的影响。
而楚国的贵族阶级对权力和文化的垄断,也是远胜其余各国的,并且为了排斥其余各国,贵族集体主观上造就文化隔阂。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楚系文字和中原文字存在显著差异,并且就连许多典籍都被刻意篡改,例如《老子》。
为的就是楚国的士子奔逃他国,重新学习成本太高,因为文字差异,不易被他国接纳,只能老老实实的在楚国做狗。
楚国贵族养士风行,侧面也能反映普通士子除了给贵族当狗,也没别的选择。
同样因为文化习俗的差异,刻意进行文化封闭,排斥他国士子入楚,以免造成威胁。
大秦是变法最彻底的,彻底革了秦王以外的所有贵族的命,军功爵制在这个时代就是最先进的,而且先进过头了。
再加上嬴政的改造,增加了学校科举,比起来其余各国已经先进到没边儿了。
而大秦的郡县制也是最彻底的,贵族虽然有特权,但只是生活享受上的特权。
像最要命的军事自治权(私兵)、行政自治权(封地人事和治理)、经济垄断权(铸币、贸易等)、文化话语权(祭祀、文字等),外交自主权(联姻、对外贸易等),这些至关重要的东西那是一点儿也没有的。
中央集权制不是开玩笑的。
而三晋,韩国、赵国、魏国,他们的郡县制发展也相对完善。贵族的独立自主权也是不多,虽然上层共同垄断权利,比较腐败,但是整体依旧在向中央集权发展,王族拥有绝对的最高权力。
至于燕国,原本贵族独立性较强,但是因为地缘问题,相对比较团结,中央朝堂拥有较强的威望和权力。
再加上天降猛男燕昭王,改革还是极有成效的,虽说贵族的反扑比较严重,但是贵族的独立自主权也被大大削减,郡县制的推进也是大有成效。
燕昭王是当之无愧的一代明君。遗憾的是他同代的也都是狠角色。
至于齐国,齐国威王和宣王的改革,以及针对贵族的限制也是颇有成效的,文化权(祭祀)被田氏独占,私兵被大幅度限制,铸币权由中央独享,贵族也需要通过适当的考试才能当官。
当然,这一切主要是王室放弃了盐铁的财富换来的,允许贵族经营盐铁,王室收取商税。并且均田制也是名存实亡,坐视贵族钻漏洞以财富土地兼并,然后进入慢性死亡。
但是无论怎么说,大家都没有楚国这么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