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百四十九章 齐国的矛盾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第六百四十九章 齐国的矛盾 (第3/3页)

非土地直接产出,这种模式看似收的钱并不少,但是社会矛盾太大了。

    田氏代齐后,通过分封亲族和笼络旧贵族巩固权力,田氏本就依赖旧贵族支持,贵族势力在齐国很是强盛,整个齐国可以说是君王与大贵族共治。

    幸而经威王和宣王的改革变法,再加上分封亲族,将统治权彻底控制在了田氏手中,但是田氏内部内斗依旧严重。

    在襄王复国以后,整个齐国威王和宣王的改革基本被摧毁,王室不得不依赖外姓大族,齐国的政治体系又回到了君王与大贵族共治的局面,甚至更严重,君王权力被极大压制。

    齐国实施的乃是‘五都制’,即五个重要都城,临淄、高唐、平陆、即墨、莒,除临淄是齐王自留地,其他每都由都大夫管理,兼具行政与军事职能。

    以齐国的地域大小,还要使用五都制,由此可见贵族势力强大。

    主要的大商人,自然也都是各地大贵族的人。

    而经商这种事情,是不需要很多人的。

    依赖商税收入,没有土地改革,齐国的土地兼并已经到了一个几乎难以解决的地步,少数的几个贵族家族,占据了绝大多数的土地。

    包括社会财富也是贫富差距极大,大贵族,大商人占据垄断所有赚钱的行业,社会阶级固化已经严重到了一定的地步。

    普通平民多数都是手工业者以及小商小贩,能够拥有自己土地的自耕农,都是少数,多数都早已沦为佃农,少有的那些自耕农,摊到身上的赋税也是极重。

    这是土地兼并的必然性,土地兼并一旦开始立马就是恶性循环,而且越到后期越快。

    这也是为什么齐国军事薄弱的一个重要原因,无恒产者无恒心,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依靠佃农和商人而拥有强大的战斗力。

    原本齐国中央靠着对外战争,提拔军功贵族,以及建立稷下学宫,培养士人阶级,还能和地方贵族抗衡。

    但是在被灭以后,重新复国,随着内部贵族权力和财富越加膨胀,再加上国际形势越来越被封锁攻伐。

    军功贵族越来越少,士人更是毫无出头之日,外奔甚多。

    整个齐国的统治阶级,算是又回到了世卿世禄的老路,士人阶级除了当狗,,否则根本爬不上去。

    世卿世禄更是导致统治阶层腐朽不堪,官员内部争权夺利,政治腐败,贪污受贿盛行,导致官府行政效率低下,政策执行不力,进而继续恶性循环。

    齐王建不过中人之资,让他变法,他是没这个本事的,而且也没这个外部环境。

    他也只能依靠外戚制衡贵族,但是这也必然导致整个齐国政治混乱。

    是典型的一根筋变成两头堵,没得救。

    也就这十来年跟着嬴政,打赢了几场仗,对外扩张了一些土地,让齐王建威望更高了些。

    但是齐王建明白,这不是自己的本事,他也完全没有升起雄心壮志的想法,他都快五十了,是真不想拼命了,是只想踏踏实实的安享富贵。

    变法这种拼命的事,那是万万不能做的。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