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九章 齐国的矛盾 (第2/3页)
之后,齐国遭受重创,险些被燕国灭国。复国之时,仅剩下七十余城。好在经过近半个世纪的休养生息,城市人口逐渐增多。
只可惜,大争之世,又遭到燕赵魏楚轮番抢夺,城池数量基本维持不变,好不容易新增的些许成果,全被他国掠夺而去。
也难怪齐国对这四国恨之入骨,哪怕明知道与大秦合作如同与虎谋皮,可依旧是眼睁睁看着猛虎噬人,也不为所动,甚至是拍手叫好。
只因远敌哪有近仇可恶?
也就这十来年,跟着嬴政的步伐走,在几场战役中取得胜利,又给夺回来了二十余座城池。
也就自从彻底跟着嬴政走以后,这才不挨打,顺手还能报点儿仇。
到现在算起来,大大小小城池还有九十余座。
而且齐国近几十年来少经战乱,还很有钱。
齐国虽说国民厌战,武备荒驰,战力不强,但是齐国属于典型的藏富于民,整个齐国的社会财富是极其富庶的。虽说富的主要是贵族官员大商人,但是嬴政不在乎,这群人永远是软弱的。
不只是富庶,除了军事,齐国在农业,工商业,乃至文化上面,都是当之无愧的强国。
综合算起来,即便是比起中原富庶地区,也是丝毫不差。
这份大礼,顶得上三个内附的韩国了!
这岂能让嬴政不欢喜?
历史上齐国虽然也是不发一箭就投了,但是说实话,那时候无论是秦国还是秦王的名声,实在是不好,收了国却收不了心,那就屁用没有。
但是如今有着更好的名声,可以更平和的收拢人心,可以更顺利真切的吞下齐国消化,而不是囫囵吞枣,消化不了,最后搞得自己消化不良。
这一次齐国融入大秦,以大秦如今的体制和政策,民众也不会再怨气丛生了。
唯独大贵族和大商人会有意见,齐国的经商氛围确实是比如今大秦的政策要更好。
但是无所谓,哪轮得到商人翻了天?
大秦的政策主要针对的也只是大商人,那些小商人和手工业者,对他们影响不大,而且大秦也有大秦的好,无论是官员制度、土地政策、上升途径、吏治清明、还是教育医疗,都有着巨大的优越性。
而且说实话,齐国也并不是没有进取之心,只是实在是被残酷的现实打击的心灰意冷。
这样的大国,并不是轻而易举便被外界摧毁的,其根本原因,皆是内部原因。
齐国也并非一切岁月静好,内部原因也是很大,这才促使齐王建‘躺平摆烂’。
军事武备不谈,这只是外象,最重要的内因,还是因为商业过于发达的社会氛围导致国家财政过于依赖商税,导致忽略土地税收以及土地分配。
一切问题都是经济问题。
一切经济问题,都在分配。
齐国以“鱼盐之利”著称,临淄作为当今全天下最大的商业城市,甚至没有之一,人口逾百万,丝织、冶铁、制陶等产业也都发达。
齐国税收七成多依赖商业税收和诸侯贡赋,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