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56章 连锁反应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第356章 连锁反应 (第3/3页)

铁宁这时候也恢复了镇定,虽然张潮给她打电话的时候她有些失态,但此时她想通了,于是微笑地问道:“还记得张潮这次为什么去日本吗?”

    众人一愣,随即有人回答道:“他不是这次访日活动其中一个环节的主持人吗,叫什么来着?——哦,「中国当代文学在日本」。

    他提前去日本不就是准备这事去了。”

    铁宁的微笑依旧温煦如春阳,让人一看就觉得放心。她又问道:“那张潮现在在日本做什么呢?”

    这句话颇有深意,一时间竟然没有人想明白。

    过了好一会儿,刘恒才道:“……中国当代文学在日本?”

    这时候大家才反应过来,张潮折腾出的动静,不就是活生生的“中国当代文学在日本吗?”

    除了他,想不出还有哪个中国当代作家能在日本有这么大的反响,甚至都影响到日本的政治局势了——据说石原的病房外面围满了政界人士和媒体记者,就为了探听他是否要辞去东京都知事的虚实。

    20世纪以来,中日文学之间的消长一改过往1000多年的形势,几乎可以说日本文学实现了对中国文学的单方面输出。

    除了鲁迅等极个别的作家以外,中国现当代文学对日本的影响几乎为零。

    张潮则彻底扭转了这种颓势。

    他先是实现了以中国人的身份,作品在日本持续畅销的奇迹;更是屡屡引动日本文坛的风潮,造成日本文坛的撕裂。

    现在眼看他在日本要从“文学频道”,跨界进入“社会频道”,甚至“法治频道”“政治频道”了。

    不得不说张潮的体质实在特殊,在哪里都可以成为焦点。作协的“老家伙”们,对此又爱又恨,但又无可奈何。

    铁宁的想法则和大部分人不一样,她淡定地道:“所以我认为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再说了,张潮此前的活动都是角川书店安排的,与饭塚容教授方面无关。

    只要饭塚容教授方面没有传来活动取消的消息,那么我们该做什么就继续做,没有必要为了一海之隔的日本政坛上发生的纷纷扰扰而‘杞人忧天’。”

    王蒙点头赞同,并且接过话头道:“大家放心,媒体舆论方面我会和领导提建议。关键是我们自己立场要坚定,这次不是把‘坏事变好事’,而是这本来就是一件好事。

    孔子说过‘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石原不是最喜欢说挑衅的话?张潮不过是‘以其人之道,还施彼身’,他做错了吗?没有!

    所以这几天面对媒体采访,不能说‘一时冲动’‘他还年轻’这种话。这种时候,我们一定要统一思想,一致对外。”

    说罢,用严肃的目光环视了一下会议室里的众人。

    王蒙一向以“民主”“开明”“温和”著称,大家已经很久没有看过这位“老部长”板起面孔说话的样子,更没有听过他说“统一思想”这种“官话”,但此刻他那张长长的马脸,有着说不出的威严,不容任何反对。

    铁宁粲然一笑道:“好了,事情也讨论完了,咱们散会吧——说起来,今年加班开会,倒有一小半是因为张潮呢。”

    ……

    张潮在「清极院」里百无聊赖地呆了两天,眼看媒体上的热度已经降下来了,于是静极思动,想要外出走一走,没想到门口就被角川书店安排的“保镖”给拦住了:

    “张桑,社长说为了您的安全起见,最近还是不要外出了。您想要什么,尽管吩咐我们或者美穂小姐……”

    张潮瞟了一眼两人,没有说话,点了点头,直接反身回去,让两名保镖松了一口气。

    回到客厅,张潮想了想,摇动了屋子里的铃铛;不一会儿,荻原美穂就出现在他面前。

    张潮没有客气,直接问道:“荻原小姐,这两天我在这里的一举一动,你都和角川社长汇报过了吧?”

    荻原美穂没想到张潮这么直白,吓得伏地道歉道:“实在抱歉,这是社长的交代,我不能违抗……”

    张潮却没有责怪她,而是继续问道:“如果今天晚上,你睡得特别熟,我却从房间里消失了,你说你大概什么时候才会发现呢?

    哦,还有保镖,他们要是喝了点酒,是不是也会睡得很熟?”

    荻原美穂闻言脑子一片空白,不知道怎么回答。

    张潮蹲下来,看着荻原美穂的眼睛道:“日本最有名的清酒是哪个品牌?我请你们喝吧。这是尊贵的客人的要求,你们不能拒绝,不是吗?”

    荻原美穂被张潮的目光注视得受不了了,终于低下头来,道了一声:“嗨!”

    ……

    第二天早上10点,东京八王子医院的门口,出现了一个捧着一束大波斯菊、拎着一串千纸鹤的年轻人。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