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
卷三 第189章 科举、御史,和汉律 (第1/3页)
“此外,因为以往的察举人员大都由乡间德高望重者推荐,可如今看来宗族已是有失察之举,不如取消其举荐资格,改由从府兵中推举。”
科举,重要,却也没那么重要。
没那么重要是因为,现在识字率终究低下,便是开科考试,录取的人还是那些世家大族的子弟。
重要则是因为,其终结了“察举制度”,从根本上粉碎了世家大族控制上升通道的手段。
察觉制便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可在其察举的途中,地方长官出于私心举荐门生故吏、好友亲朋,甚至营私舞弊、朋比结党,也就成了察举制最大的弊端。
所谓汝南袁氏“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就是因为其乃四世三公之家,族内又多有郡守、刺史在各地举荐,所以才有了那么高的声望,可以让袁绍、袁术兄弟两一呼百应。
即便早在阳嘉元年,汉顺帝就采用左雄的建议,对察举制进行改革,引入考试机制,史称阳嘉新制,堪称科举制度的萌芽,却也依旧不能从根子上杜绝察举制带来的影响。
现在以“科举制”彻底取代“察举制”,并不说是刘协要彻底抛弃士族,仅仅是说要斩断各个士族世家之间联络的那层网络。
不过董卓后面还有一句——
“从府兵中推举?”
在场的大汉官僚们都嗅到了不好的味道。
韦端更是顾不上心中对于董卓的畏惧,直接出言询问董卓:“太师,府兵中也有治理国家的人才?”
有的。
自然有的。
早在两年前,刘协便让吕布开始教导士卒识字。
之后随着府兵制的推广,更是让士卒的识字率大大增加。
之前种下的种子,终于到了其开花结果的时候!
刘协心中甚是欣慰。
虽然那些仅仅学了几年的府兵在经义的造诣上给世家子弟提鞋都不配。
但是选拔官吏,靠的难道是对经义的熟知程度吗?
尤其是基层官吏。
根本不用你去讲什么治国之道。
只要内心的价值观足够朴素,并且能够理解上级传达下来的信息就足够了!
在这一点上,出身贫苦,经历了战事洗礼的府兵反倒要比终日抱着圣贤书学习的士子更加来的合适。
但如果将选拔人才仅仅定为府兵,其实还是太过狭隘。
刘协从来没有打算抛弃过士族,只是在想办法遏制,将其驱赶到它应该待着的地方而已。
虽然不想承认,但士族终究才是大汉统治天下,稳定天下的基本盘。
所以董卓看着贾诩笏板上的小字,自然而然的给出解答:“自然不可能只是府兵,之前便有不少士族子弟前去给府兵教书,这些人一样可以被举荐参与科举。”
这毕竟是第一次举办科举。
即便是刘协,心里也没底。
所以他这个天子甚至不惜拉着董卓来拉偏架。
能参考的人员,只有府兵,以及之前向朝廷释放善意,给府兵派遣族中子弟教书的那些教书先生可以参与科举。
这样,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