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一十六章 两拨刺客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
    第三百一十六章 两拨刺客 (第1/3页)

    初冬。

    寒气渐进。

    禹州。

    禹州团练使府邸内。

    赵宗全面露愁意的看着墙上舆图。

    不多时,他的儿子,赵策英从屋外走了进来。

    听闻赵策英进门的声音,赵宗全只偏头看了一眼,而后继续对着墙上舆图长吁短叹。

    “父亲!”

    赵策英进屋前,就已经屏退左右,当下又见着自家父亲这副愁绪满面的样子,不由得出声道:

    “官家如此看重我们,是大喜事,何必每日愁眉苦脸?”

    前些日子。

    赵宗全突然收到了来自皇城司递来的官家密诏,内容先是褒奖了一番赵宗全和赵策英,而后又嘱咐他们两个新君上位后,他们定要尽心辅佐。

    这么突然到来的一封密诏,当即便打破了两父子的平静生活。

    官家突然下密诏的意思很明显,便是大周皇储之位已经定下,特来封书信以表安抚,让日后赵宗全配合新君的政令,不要阳奉阴违。

    而因为密诏不具备大周法理,所以应当只是官家提前点醒一句,多半不日后,就会有正式的诏令下来。

    到时候,多半会给父子两人稍微擢升职位。

    而对于这件事,赵宗全和赵策英两父子的反应可谓是截然不同。

    赵策英年富力强,奋进进取之意十足。

    本来以为因自家是太宗一脉的身份,未来仕途多半会是与自己父亲一般,就在地方蹉跎。

    结果自家突然就入了官家的眼!

    赵策英自然不想放过这次机会,只一心想着等官家正式诏令下来,他们禹州便第一个给未来新君壮声势。

    而赵宗全则不同。

    兴许是这么多年的原地磋磨,亦或是本来就是个稳重谨慎的性子,对于官家的这份密诏,赵宗全却是开心不起来,畏之如蛇蝎,避之如洪水猛兽。

    在赵策英看来,自家入了官家的眼,是个大好事。

    但是在赵宗全看来,自家入了官家的眼,岂不是也同时入了邕王、兖王的眼?

    赵宗全的年纪与邕王、兖王相当,按理说,他也有一份争储的机会,只是因为势力太小和身份略微尴尬,没有被官家留在汴京,所以一直不闻于世。

    但到底他也是有争储的正当性的!

    想必这也是官家特意给他诏令的原因。

    根据官家密诏里所说的内容,看样子太子之位已经定了人选。

    不过看似局面已经乾坤已定,但赵宗全心里却不怎么放心。

    这可是荣登大宝,从此雷霆君威皆在一言之下的机会!

    没被选上的那一个,真的肯忍得住这份诱惑?不会放手一搏?

    而太子之位又不是不能换。

    特别是这样选出来的太子……

    万一官家的时日长了些,自然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发看太子不顺眼(自己生的太子尚且都要提防,更何况是过继来的)。

    而这种肯定会存在的挂念改变,那将来的太子心里肯定也清楚。

    好不容易才闯出了这么一条路,是个人都不会轻易放手,并且会一定竭尽所能的捍卫自己的权益。

    那么,他会不会想出什么以绝后患的计策?

    比如被选太子后,立马筹备东宫人马。

    又比如,除掉其他的“备选”,让自己成为官家的唯一选择?

    这么一想,更是让本就已经接受偏安一隅事实的赵宗全心中惴惴不安。

    虽是机遇,但更多是潜在的风险!

    这便是赵宗全时常看着舆图,心中计量着汴京到禹州日程的原因。

    “你懂什么!”

    赵宗全这几日可谓是听了不少赵策英的牢骚,当下不由反驳道:

    “你就只看得见好的,但其中风险却是全然不顾!”

    “这有什么可担心的?”

    赵策英实在是不明白自己父亲为何而担忧:

    “我们禹州这儿既不是关隘要地,也不是什么富裕之所,就算是汴京里的那两位对在外的诸王有提防,但怎么也不会记挂到我们。”

    赵策英就差直说:爹,您能不能有点自知之明,就我们这点实力,谁会把我们放在眼里?

    我们只是顺路沾光,何必如此杞人忧天?

    赵策英说的意思,赵宗全自然也明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