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零章 天工五十六年 (第3/3页)
朱简烜总共一百六十三个儿子,其中有二十五个在各个阶段被确认天赋较低,或者是有某种生理和心理层面的问题。
朱简烜自己亲自检查过这些孩子,确定她们不太适合作为继承人培养。
就将没有让他们接受和其他皇子相同的教育,而是放到了常规的学校里面和普通宗室子弟一起上学。
不管最后能不能完成正常学业,都授予国公的的身份和俸禄。
最特殊的十六皇子朱靖坚,被送去了汉诺威当国王,迎娶了当时的英国国王唯一的孙女。
其他已经通过全部地方实习流程的皇子,以及目前还在学习阶段且尚未被淘汰的皇子,总共有一百三十八个。
其中最大的已经马上六十岁了,最小的一个才今年刚满十二岁。
十二岁的皇子本来还在学习中学阶段的知识,距离参加地方实习至少还得等个五年左右。
结果现在被朱简烜直接扔进了最后一批皇子中。
与其他的总共三十二个兄弟一起,去参与皇家产业集团的管理。
朱简烜过去的这三十年来,分批安排完成实习的皇子,到地方上去经营某些产业。
大多是比较基础、比较重要,或者是有较大潜力的产业。
不过这些产业通常集中在某个特定门类,而不是让他们无限制的随便参与任何行业。
与此同时,原有的皇家产业集团本身,却在所有可能比较重要的产业,以及所有潜在价值巨大以及基础性产业。
像是武器、弹药、军需、载具等军用设备和物资的设计和生产,飞机、火箭、汽车、军舰等设计和生产。
还有石油勘探、开采、冶炼、化工。药品的开发、生产、销售,医院的投资、建设、经营。
半导体芯片本身和所需工具的开发和生产,民用和军用计算机、网络、手机。
还有钢铁、机械、发动机、雷达、烟草、传媒、学校等等……
朱简烜前面几批皇子们无论是否涉及到了,皇家产业公司的业务都已经完全囊括了。
皇子们、宗室、勋贵、大臣们,根据朱简烜前些年的安排,大部分都推测皇家产业公司就是分给太子的。
朱简烜现在把最年轻的三十三个皇子,全部安排到皇家产业公司里面,是否意味着最终要从这三十三个皇子中选出继承人?
这是否同时意味着,皇帝真的要决定太子的最终人选了?但是皇帝选继承人的标准仅仅是年轻吗?
朱简烜也确实是这么准备的,这些产业只能交给太子也就是未来的皇帝。
未来大明官方性质的产业,应该会分成三大块。
朝廷官员管理的官营产业,皇帝亲自管理的皇家产业,亲王们经营的宗室产业。
朱简烜选择继承人的标准,当然不只是看孩子年轻,但是继承人的年龄是否合适,是一个很重要的先决条件。
继承人年龄太大了当然不好。
如果自己九十多岁才去世,有个七十多岁的儿子继位的话,这么大年龄的老皇子在大喜之下,也马上跟着自己走了怎么办?
皇帝连续去世可不是什么好事。
因为皇帝继位之后,必然要调整朝廷各方面的负责人,将老皇帝留下的这批老官僚,换成自己用着最方便的新生代。
这种大规模的顶层人事调整,本来就是一种可控的动荡,甚至可以算是可控的政变。
这会影响朝廷的问题,影响重要事务的处理效率。
如果这种事情连续发生两次,那大明的大规模工业和基础建设,可能会有连续好几年基本停滞。
皇帝接连去世,还有可能催生负面消息,引起民间舆情浮动。
如果自己选择三十岁到四十岁的皇子继位,至少新皇帝身体上不会有什么问题,同时也有潜在的数十年的稳定局势。
新皇帝也有充足的时间,慢慢调整各方面的负责人,甚至直接等某些老官僚自己消失。
朱简烜觉得,后者应该是对大明而言是相对较好的选择。
当然,继承人年龄太小了也不行,十几岁的孩子心智还不成熟,直接当皇帝几乎肯定会让臣子的权力扩大。
如果二十出头就当上了皇帝,还有可能因为年轻气盛而肆意妄为。
朱简烜选择继承人的范围,其实就是在现有的三十岁左右的皇子中选择,自己去世的时候他们可能在四十岁左右。
四十岁左右的人,身体和精神的力量仍然充沛,心智也已经足够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