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二二章 北美的大陆的开拓情况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四二二章 北美的大陆的开拓情况 (第2/3页)

部分地方都不会结冰。

    温哥华位于北纬49度的地方,比鹤岗和齐齐哈尔这些城市还要靠北,与漠河中部区域纬度接近。

    但温哥华的冬季平均低温在零度以上,很少结冰。

    夏天也不会太热,温哥华夏季平均高温只有不到二十三度,几乎不会有超过三十度的高温。

    但是换个角度看就是终年潮湿阴冷。

    冬天也有暖流带来的水汽,虽然通常不会结冰但是阴冷潮湿。

    夏天也没有足够的阳光,同样潮湿而多雾。

    雨水分布相对均匀,在不需要雨水的时候也会下,需要雨水的时候水源也不会增多。

    这片地方的年降水量接近江淮地区,但是降水是冬季多过夏季。

    从第一年十月到第二年三月,连续六个月也就是半年的时间,每个月有半个月以上的时间会下雨。

    同时大部分时间的温度在零度线上徘徊。

    虽然大部分时候确实不会结冰,但最高温度通常不超过十度。

    包括英国人在内,出身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域的人,很多都有晒太阳的习惯。

    因为他们老家真的是潮湿阴冷,出太阳了晒一下属于享受。

    他们老家的太阳也确实不算毒辣,所以暴晒也基本不会影响健康。

    同时也由于夏季的水热条件不足,所以农作物生长速度缓慢,果实积累的速度同样缓慢。

    在化肥普及之前,种子收获比非常难看,一比五都是大丰收了。

    这种地方在农业时代无法承载大量的人口。

    清国人开拓美洲府的时候,就发现周围不是很适合种田,但是适合放牧。

    牧草一年四季都能生长,饲养的牲畜容易获得食物,不会过于炎热或者寒冷,牲畜也不容易生病。

    清国统治集团与蒙古盟友们,分别出身渔猎和游牧部落,知道怎么利用这种环境。

    大明接管美洲湾之后,朱简烜也因为了解当地的自然情况,也没有在这里搞大规模的传统农业开发。

    但是在继续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基础上,同时发展了更多的经济作物种植业。

    所以美洲府周围的传统农场很少见,当地的农业主要是牧场、果园、菜园、林场、渔业等。

    工业上倒是有了造船、修船、机械制造和农产品加工业。

    不过,美洲府这片地方,最为重要的职能,还是面向北美大陆的窗口,是太平洋航线前往美洲各地的中转站。

    可以在这里停留休整之后,继续乘船南下前往杉树谷金杉府,也就是朱简烜前世的加利福尼亚。

    或者改乘火车穿越落基山脉,进入北美大平原,再前往北美内陆其他地区。

    大明接管了北美东西两侧的海岸线,完成了内陆地区的基本开发和勘探之后,就开始建设内陆的基础设施了。

    建城了钢铁工业中心,有能力在本地生产钢轨之后,就开始铺设完横穿北美大陆的铁路线了。

    经过本地工人和卫所的连续十几年的努力,完成了第一条两洋铁路。

    再加上陆续完成了北美大河河谷水库运河,以及与之相连的五大湖和老河谷运河,北美大陆各个区域已经基本串联起来了。

    在这个交通体系中,美洲府是西海岸的关键节点,所以美洲的西都最终变成了美洲府。

    而不是朱简烜最初考虑过的杉树谷地区。

    这个节点的作用,大大加速了美洲府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大量来美洲讨生活的人,留在这里没有马上离开,或者干脆不再离开了。

    十五个皇子在美洲湾内巡视了一个多月,对这里的印象很不错。

    主要是他们最初的心理预期太低,本来都觉得美洲应该是个不毛之地。

    现在发现这里与大明本土的普通府县相差不大。

    特别是美洲府的南北两个大城,放在大明本土也算是比较繁荣的地方了。

    大皇子朱靖坤就几次在讨论会议上感慨:

    “毕竟是有六千多万人口的地方,总该有几个比较繁荣的地方。

    “美洲湾都能达到这样的程度,太平府和纽约府的情况应该会更好一些。”

    其他的皇子们倒也没有反驳,他们自己也都有类似的想法。

    皇子们在美洲府调研等待到了大明历三月份,西历已经进入四月份的时候。

    这时候北美的天气已经真正暖和起来了,大平原上的寒潮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