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790章 大拓殖开始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790章 大拓殖开始了 (第2/3页)

大广场,平日里镇守使传达什么命令,惩罚什么罪犯,都会在这里公示。

    因此,这里也成了整个堡镇里最热闹的地方,四处可见身穿汗衫套比甲,外束非常轻薄纱裙女子和上穿半臂,下穿短裤,脚踏草鞋的男子,笑闹着走过。

    南洋实在太热了,这份炎热,让过番的汉人在衣饰上进行了大量细小方面的改动,其中最常见的,就是露胳膊和小腿的各种服装,开始大行其道。

    哪怕是女性,哪怕是在风气最为保守的南暨省也是如此,露出胳膊和大腿的服装成了最合适最流行的选择。

    顶多在外人多的时候,家中富裕的女性会选择用一件轻薄纱裙,象征性的遮一下,至于家境一般的,压根就不顾这些。

    眼看快到中午,唐彻(山上彻)开着一辆煤气机车,突突突突的往署衙而去,跟在他身后的,则是十几个身穿半臂,背着火铳,腰间挎着武士刀的藩兵。

    作为一个从东洋使司蓬莱省,也就是原本九州岛来的封臣,唐彻的封地上,倭国风还是随处可见的,甚至比一般的封地都要浓厚。

    原因倒不是到了南洋倭人更喜欢和倭人扎堆,实际上倭人南下之后,很不愿意和倭人扎堆。

    因为这样外人一眼就能看出他们不是汉人,甚至还会把他们扎堆的地方,在心里标记为倭人聚居区来歧视。

    千万别觉得这很夸张,其实想想就知道,如果退回去三十年,1995年的时候,都别说美米国公民身份,就算一张绿卡,那就真的是人上人的标志,在一般地方喝醉了打人都没人敢管。

    这还是在已经对美国人相当硬气的中华,在其他国家,那份威风可想而知。

    而此时,中华在世界上的地位远比1995年的美国高,倭人与华人之间,也没有明显的外貌差距。

    由此可想而知,一个华人身份,对于倭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他们哪还会保持倭人传统,哪还会跟倭人聚居,他们恨不得所有倭人同胞都不认得自己才好。

    以至于在大虞有个辨认倭人的最好办法,那就是如果你遇到一个言必称汉唐,书必写我炎黄二帝,喜欢找别人口音的茬,对待土人激进的你都有点觉得过分,且言谈举止有古君子风,甚至让你有种古人从书本中走出来感觉的人,那就没错了。

    这家伙百分八十是倭人,剩下的百分之二十不是半岛的朝人,就是以皇帝元从自居的京汉高门。

    真正的汉人,没有他们这么纯的。

    而唯一在唐彻(山上彻)这里有些意外,很多倭人豪杰喜欢来山鹿堡扎堆投靠他,原因就是唐彻一铳打死了光格天皇。

    对于日本这个国家,对于倭人这个民族来说,在这个时空利益肯定是受损很严重的,因为已经快要成型的国家和民族概念都消失了嘛。

    但对于每个倭人个体来说,上到征夷大将军德川家齐,下到被运到南洋来的契约工人,只要他活着,就受益极大。

    此时一个汉人的威风,是后世绝对难以想象的。

    六万万两千万人享用着超过两千八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享受着全球断档的贸易逆差,还享受着超过两千万土人农奴的供养。

    房子、土地、老婆完全不缺,哪怕是在汉女少的南洋,只要你要求低一点,娶三四个土著女人也是没问题的。

    政府不但不制止,还要给你奖励呢,因为汉人多娶一个,未来就会少三到五个土著。

    想想后世那些娶个缅人,还要给彩礼,还要担心她跑的情况,完全没有可比性。

    且要维持这样大地盘的活力,要把其中富庶的地盘尽快开发出来,每一个人力都十分宝贵,这基本杜绝了资本家和地主能把一个壮丁往死里逼的可能。

    这样的时代,一个汉人普通人,能拿到什么样的薪水,他的社会地位有多高,都不需要明说,甚至几十年后。他们子孙过的日子也不会比此时好。

    而原本的倭人,五千石的旗本都不敢放开吃穿,一千石的武士要精打细算才能过日子,五百石以下的武士,不借贷就活不下去,二百石以下,家里肯定大部分人要处于半饥饿状态,至于百姓,一年到头野菜粥都很难喝饱。

    到了现在,他们每个人的生活质量,都至少提高了一百倍。

    在这样恐怖的好处面前,别说一个光格天皇,就是把倭人所有的天皇都拉出来站一起,这些倭人也会毫不犹豫冲上前去把他们全部剁为肉泥。

    因此,唐彻受到了全体倭人的追捧,都认为他们现在的好日子,其中一部分就是来自当时唐彻果断一铳打死了光格天皇。

    此举铲除了日本岛上的僭越叛乱者,用巨大的风险,成就了自己,也成全了所有倭人。

    “张泰君,这次我们要讨伐庞越山上的土人,你要参加吗?”

    虽然唐彻(山上彻)急着赶路,但看到一个站在路边的强壮农夫后,唐彻还是特意停下车来问了一句。

    南暨岛(爪哇岛)虽然比起其他地方雨林算小的了,但是仍然是标准的热带雨林,也因为土人种地不行没啥价值,在最初下南洋的百万八桂子弟各个都有家有室后,清理土人的动作就慢了下来。

    至今在爪哇岛中部的山地雨林中,仍然还生活着三四十万土人,南暨省的捕奴队只有在缺少女人婚配给新来汉人的时候,才会进山抓捕。

    “官上,我就不去了,今年的水稻长势很好,这正是关键的时刻,可离不开人。”农夫并不叫张泰君,而是叫张泰,后面那个君,是一种习惯性的尊称。

    当然,这个称呼并不是从日本来的,或者日本也是从唐代学的。

    它能再次流行,是因为到了这个时候,南洋最风光的就是封君,所以汉人又把君这个称呼捡起来,寓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