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789章 你这狗皇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
    第789章 你这狗皇帝 (第1/3页)

    新马府发生的这一切,也正在南洋的日南(南越+柬埔寨)

    泰平(没有泰北的暹罗)

    嘉庆(加里曼丹岛)

    兴龙(马来半岛加西苏门答腊岛)

    南暨(爪哇岛加东苏门答腊岛)

    汉川(曼德勒以南下缅甸)这六个省的所有府县,几乎同步发生。

    这也代表着,经过二十五年的发展,大虞朝廷在南洋的制度化管理,终于要开始了。

    在此之前,除了被划归岭南范围的广南省(金兰湾以北越南)以外,最多能算上日南省和泰平省一部分,外加各省重要城市属于朝廷治理,其余地方基本都是放任的状态。

    这些地方,要么是大封臣套着小封臣,地方上事务就是这些武勋说了算。

    要么是以贸易要冲城镇为中心,周围庄园为辅,中间穿插莫子布在南洋时就定下的农业合作社模式,实行拓殖百姓自治。

    朝廷派出的知府、知县,只是在城中负责收取田赋和商税,并驻军监察当地大族,不让他们把下南洋的汉人搞成奴隶,以及协调、帮助他们搞定土人。

    这种制度,在最开始的初创阶段是有好处的,可以充分激发百姓的积极性,以最低的统治成本灵活调度各方资源,迅速抢占水陆要冲和富庶地盘,将土人切割开来,维护华人利益。

    但到了这个时候,南洋华人已经超过七千万的当下,就显得不合时宜了。

    在这种模式下,大量治理权被各地大族和大庄园主窃取,本来属于国家的行政权力,变成了黑色权力,或者直白的说,就是黑社会统治模式。

    这不但让此时的南洋,成了全国道德与法治的凹地,也让到南洋做官,成了一件苦差事。

    神州赤县的官员视去南洋就任为流放,甚至出现朝廷任命的知县从南京走到广州就不愿再走,直接丢下官印跑路,或者拖延几个月甚至一年不去上任的。

    而许多南洋大族的子弟,连太学都不愿意在南洋读,更别说学成回来建设南洋。

    这已经到了不得不整治的地步了。

    。。。。

    “嘉庆总督洪亮吉,新马知府李銮宣、洪兴(雅加达)知府王国元这些人都干的好啊,果然是有手段的。”

    南都承天广州府顺德县,太上清晖宫中,莫子布拿着锦衣卫传回来的南洋资料,一本一本的翻看着。

    太上清晖宫就是顺德的清晖园,当年莫子布打回来之后,顺德大良人,进士龙应时,就将此时还叫龙家园的清晖园奉献了出来。

    莫子布遂以此园为基础加以扩建后,送给了老爹莫天赐,称太上清晖宫。

    而现在,父亲莫天赐早已去世,这座宫殿又成了母亲陈氏居住的宫殿,莫子布一年之中也会过来一两次,看望母亲,顺便处理下南洋的事务。

    毕竟对于南洋地区来说,南都承天广州府才是他们心中的第一大城,比北京顺天府和南京应天府地位都要高得多,要治理南洋,还是广州最方便。

    听到皇帝这么说,一旁接替郑锦水成为协理大学士(次辅)的张问陶,就明白皇帝实际上是有些不满意的。

    因为除了这几个人办的不错以外,其余人都办的很一般,甚至是相当糟糕。

    “用陛下的话来说,南洋粗放管理二十余年了,譬如那孙行者,陡然给其戴上紧箍咒,反复挣扎也是在情理之中。”张问陶在心里组织了一下语言后,才小心翼翼的回答道。

    他可不是岭南勋贵集团的一员,更不是皇帝胶己郎,可不敢在皇帝面前啥话都敢说。

    而且,哪怕是皇帝的胶己郎,也就是那些以雷琼片闽南话为主,粤语为辅的明乡人与粤西人,也是说贬就贬的。

    呃,目前朝堂上,绝大部分人把郑锦水从协理大学士(次辅)变成东洋使司总理大臣,看成是贬斥。

    这样说其实也没什么问题,如果郑锦水不是基本相当于莫子布养子的话,也真要算是贬斥了。

    “目前来看,虽然收地的目标只完成了不到三成,但并未有多大的动乱,如果朝廷后续的政策不断出炉,相信南洋的大族与大庄园主,很快就会接受现实的。

    而且,要是等到这件事情完成,南洋使司六省官员也锻炼出来了,我大虞又要多几十上百能员良才,对国家今后的发展,大有裨益呀!”

    “辅臣的意思,是朕应该把更多的精兵强将调到南洋去?”莫子布笑呵呵的看向张问陶问道。

    “臣觉得应该如此,我中华自赵宋鼎革以来,几百年都未有这等抑制豪强的大规模行动了,对官员的能力,可是一个相当大的考验。

    依臣来看,不但该再抽调一批官员去,还应该抽朝廷中枢的中低级官员和排名前十太学的肄业太学生一起去协助执行朝廷政策,让他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