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6章 曹仁 (第3/3页)
“同年十月,与孙权谈判决裂,曹丕亲自南征,撤销郢州,恢复荆州。”
“黄初三年,曹仁率步骑兵共数万人攻击濡须,声称打算先攻击东方的羡溪,成功引诱东吴裨将军朱桓分兵增援羡溪。”
“朱桓军队刚开拔,曹仁直扑濡须,朱桓援军折回却已来不及,曹仁大军已经到达,朱桓决定以逸待劳,用主动控制被动,朱桓拔下城头旌旗,停止击鼓,用来引诱曹仁。”
“曹仁派曹泰直接进攻濡须城,又派将军常雕、王双乘巡逻快艇袭击中洲。”
“散骑常侍蒋济认为敌人盘踞在西岸,船舰都在上游,而大军深入中洲,这是自取灭亡。”
“曹仁坚持,亲率一万人留守橐皋,作为曹泰后援。”
“朱桓命将领阻截常雕,自己亲自迎战曹泰,曹泰不敌,向后撤退。”
“朱桓斩杀常雕,生擒王双,曹魏军在阵前淹死的有一千余人魏军只好全面撤退。”
“此次战役后不久,曹仁便逝世,时年五十六岁。”
“曹仁所率领的濡须方向的魏军由东中郎将蒋济代领,曹仁被朝廷追谥为忠侯。”
“魏明帝青龙元年,曹仁因功受曹叡在曹操庙庭祭祀的礼遇。”
苏轼:张绣在宛城屯兵,与刘表联合,对曹操控制的中央政权构成严重威胁。
于是曹操对宛城以及周边地区发起进攻,曹仁率骑兵先行,一路势如破竹,俘获男女3000多人。
曹操准备亲自率军征讨依附袁绍的眭固,驻扎黄河南岸,派曹仁和史涣为先锋渡河进攻。
眭固害怕,亲自带兵求援袁绍,但半路突遇曹仁、史涣部队。两军相交,眭固被杀。
袁绍派刘备带兵绕道至汝南地区,骚扰曹操后方。
同时,汝南地区黄巾军刘辟等依附袁绍,起兵反曹。
刘备和刘辟的不断骚扰一时间威胁了曹操的根据地许昌。
此时,官渡之战已打响,致使曹操无法回军平乱。这时,曹仁主动请缨。
于是曹操让曹仁带精锐骑兵讨伐刘备。结果刘备大败,各郡县被曹仁收复,而后他回到官渡继续参加战斗。
曹仁亲率大军从樊城出发,包围宛城。并在次年春天攻破宛城。
此后,曹仁镇守荆州,对抗蜀国大将关羽,并在后来的樊城之战中取得胜利。
让曹仁一战成名的是长达一年的江陵防御战。当时,曹操在赤壁大败,回军邺城休整。
临走前让曹仁代理征南将军,驻守江陵。孙权方面乘胜追击,命周瑜率军进军江陵。
与此同时,刘备派张飞带千人助战,又派关羽北上截断江陵补给与援军。
曹仁严阵以待,凭借江陵充实的储备,坚守城池一年。
最终,因城中储备消耗殆尽,曹仁不得不放弃江陵突围。周瑜得到南郡,不再进攻。
至此,江陵攻防战结束。江陵虽然失陷,但却为曹操赢得了一年的休养时间。从战略意义上说获得了成功。
曹操死后,曹丕继位,封曹仁车骑将军,授命驻军宛城,统领荆、扬、益军事。
在粉碎吴将陈邵进占襄阳的企图后,曹丕任命曹仁为大将军。
之后,因屡次顺利完成朝廷任务,曹仁又被加封大司马。
魏、吴进一步交恶。曹丕不顾大臣反对,亲督三路大军伐吴。
次年二月,曹仁统中路大军数万步骑进攻孙权,这是曹仁军事生涯中的最后一次行动。
年事已高的曹仁已不能亲临前线,只能坐阵军帐指挥调度。
曹仁采用声东击西战术,但他低估了对手,朱桓在大敌当前时从容调度士兵守城,并主动示弱,引诱曹军进攻。
结果,曹仁的最后一次军事行动以失败告终。曹仁也因此未能给自己的军事生涯划上完美句号。同年,曹仁去世。
曹仁是曹操堂弟,可说是出身名门望族。他跟随曹操在外作战,久经沙场,屡立战功,因此深得曹操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