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36章 曹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636章 曹仁 (第2/3页)

围圈突击敌军,牛金等人得以解围。

    此时,其他部众仍有人被围困,曹仁再次冲进包围圈救出其他部卒,奋力杀敌,击退了敌军。

    陈矫等人见曹仁率兵回城,均赞叹曹仁是“真天人”,三军将士都佩服曹仁的胆识智勇,曹操更加欣赏他的勇武,转封曹仁为安平亭侯。

    在南郡之战中周瑜被箭所伤,因伤势严重退兵。

    曹仁听说周瑜重伤后,亲自带军到周瑜阵前,周瑜亲自军营激励士气,曹仁见状便撤退。

    周瑜与曹仁在南郡相持一年多,数次交战中伤亡很多,曹仁损失惨重,不能支撑,于是放弃南郡,向北突围。孙权任命周瑜为南郡太守,驻军江陵。

    建安十六年三月,关中割据各地的将领联合反叛,共有部众十万人,据守在潼关。

    曹操命安西将军曹仁率领各军进军潼关,但是下令不可以接战。

    同年八月,曹操亲率大军抵达潼关,与马超等叛军隔着关隘扎营,后与马超在渭南交战,击破马超军。

    建安十七年,苏伯、田银反叛,曹操派曹仁兼任骁骑将军,督领七军声讨田银等人,曹仁一举击破叛军。

    建安二十二年,曹操攻破居巢,在须濡口击退孙权后,留下夏侯惇、曹仁、张辽等屯驻于扬州境内的居巢。

    不久,曹操又命曹仁离开扬州境内的居巢,代征南将军之职,驻军樊城,镇守荆州。

    建安二十三年)十月,宛城守将侯音反叛,生擒出逃的南阳郡郡长东里衮,在宗子卿的劝谏下,侯音释放了东里衮,

    随后宗子卿逃出追随东里衮集结残余部队,包围了侯音,恰好此时,奉曹操之命前来讨伐侯音的曹仁率大军前来,两支部队同时进攻,宛城很快就攻下。

    次年正月,曹仁下令屠城,并斩守将侯音,然后带军回到樊城,正式拜为征南将军。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亲自率军攻打曹仁据守的樊城,曹仁命左将军于禁、立义将军庞德等,驻防樊城之北。

    时至八月,联绵大雨,汉水决口泛滥,于禁庞德的军队全部覆没,于禁跟各将领登上高处躲避洪水,关羽乘坐大船猛烈攻击,于禁等人投降。

    庞德奋战不敌,部署全部投降后庞德乘坐小船逃走,准备去投奔曹仁,途中被关羽生擒,庞德拒不投降被关羽斩首。

    关羽乘胜再次猛攻樊城,城墙在大水中被侵蚀,有些地方开始崩坏。

    有人有人劝说曹仁趁还未被包围应连夜出逃,汝南郡长满宠认为山洪不会持久,并且关羽不会向前推进,如果逃走将会失去黄河以南的领土,应该坚守到底。

    “曹仁赞同,于是把白马沉入水中跟全军盟誓,同心固守。”

    “此时,城中能作战的部队只有数千人,关羽在城外包围,内外消息完全断绝。”

    “不久,曹操命徐晃救援曹仁。当时关羽驻扎在偃城,徐晃就近扎营挖掘壕沟,故意显示将会一直挖掘到偃城之南,切断关羽部将的后路,关羽部将烧营退兵。”

    “徐晃得到偃城,但是兵力不足以解樊城之围,于是射箭传书,让曹仁让他知道外有救兵,用以稳定军心。”

    “曹操亲自帅大军,从洛阳出发准备南下援救曹仁,侍中桓阶劝谏曹操亲征会适得其反,曹操接受建议,驻军摩陂,先后派出殷署、朱盖等十二支部队增援徐晃。”

    “势稍退后,徐晃等人从外围进攻关羽,曹仁得以击溃敌军突出重围逃出来,关羽率军退走。”

    “汉献帝延康元年,曹丕即位为魏王,拜曹仁为车骑将军,统率荆、扬、益州军事,进封陈侯,增邑二千,并前总数三千五百户。”

    “孙权派将领陈劭占据襄阳,文王诏令徐晃、曹仁讨伐,得胜后进驻襄阳,派将军高迁等徙汉水之南的未开化之民到汉水之北。”

    “次年,文王遣使拜曹仁为大将军,不久,升任大司马,执掌军事大权,驻军合肥。”

    “魏文帝黄初三年九月,曹丕派曹仁率军至濡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