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俶傥英略贺若弼 (第3/3页)
给他的奇珍异宝多到堆不下,他家里的女眷各个花枝招展穿金戴银。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贺若弼的哥哥弟弟也沾了不少光,分别被封为武都郡公、万荣郡公。
一时间贺家声名鹊起,成为了举国闻名的高门大户。
贺若弼无论出现在哪里,都会引起周边群众一阵骚动。
贺若弼就这样逐渐迷失在了皇帝的赏识、群众的吹捧声中,变得越来越自负,谁都不放在眼里。
他甚至公开嘲讽说隋文帝最喜爱的两位宰相杨素、高颎是酒囊饭袋,这不仅惹得两位宰相心生不满,就连隋炀帝也感觉非常没有面子。
因为这两位宰相是他一手提拔的,说他们是酒囊饭袋那不就是在影射皇帝不能选贤任能么?
隋文帝一向自视甚高,怎么能允许别人嘲讽自己呢?
于是他生气地不再重用贺若弼,将贺若弼贬为庶民。
不过隋文帝还那是很念旧情的,偶尔还会召见贺若弼进宫吃席,也会赏赐他。
但是贺若弼有些不知足,管不住自己的嘴,经常碎碎念做一些愤愤不平的诗句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
时间久了,隋文帝更不喜欢他了。
虽然不喜欢,但是隋文帝也念着旧情没有再对贺若弼做什么。
可到了隋炀帝时期,情况就急转直下了。
早在平定陈朝的时候,晋王杨广就觉得贺若弼违反了军令提前决战,想要治他得罪,但是被隋文帝制止了,现在杨广即位成了隋炀帝,那就没有人能阻止他了。
大业三年七月,杨广下令建造一个用来接待突厥启明可汗的大帐篷,那个帐篷又高又大、占地数亩,可以容纳几千人,装饰也非常华丽。
这个造价极高的帐篷非常不入贺若弼的眼,他觉得隋炀帝这种举动劳民伤财,根本就没有必要,于是就和高颎、宇文弼私下议论,说皇帝做得不好。
隋炀帝好大喜功、独断专行,容不得任何人说自己的不好。
一听有人敢质疑自己的决定,当下就生气了。下令,斩立决!
就这样,英勇大将贺若弼惨死在隋炀帝巡游的途中。
贺若弼之死只能说是一个让人可惜的事情,但并不出乎意料。
身为臣子,除了要能力出众外,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能够揣摩皇帝心思。
贺若弼显然不懂得,所以惹恼了两位皇帝。
有了髙颎的竭力举荐,杨坚当即拍板,任命贺若弼为吴州总管,全权经略一方,为灭陈做准备。
这个吴州,就是如今的扬州一带,只是所辖范围要比现在的扬州市大得多,它是将来攻打陈朝的桥头堡,因为陈朝国都建康,也就是现在的南京,就正与吴州隔江相对。
胸怀大志的贺若弼,接到杨老板的这个任命,顿感百年一遇的机会终于来了,自己能不能成为一代名将,将在此一战。
于是,他便欣然领命,并开始积极练兵备战。
时间飞逝,经过7年的内外准备,隋文帝杨坚认为,灭陈的时机终于成熟了。
此时,隋朝北部边境的突厥,已经被他们揍得,没有了脾气,偏安江陵一隅之地的西梁,也被他们吞并了。
现在,终于可以放开手脚,无后顾之忧的,开启对陈朝的灭国之战了。
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了里,杨坚任命,次子杨广为尚书令,统筹各路兵马,以宰相高熲为元帅长史,决断行军谋略,统领五十一万八千士兵,兵分八路,准备开启对陈朝的灭国之战。
在这八路兵马中,占据核心战略要地的贺若弼,自然就成了最为重要的一路力量。
而在正式开战前,熟读兵法的贺若弼,却极为精彩的为我们,展示了一把瞒天过海的玩法。
贺若弼命令沿江布防的军队,在换防交接的时候,全部到历阳集结,而历阳,就是现在安徽和县一带,与陈朝国都建康,差不多就是隔江相对。
军队集结时,军旗猎猎,营帐遍野,人喧马嘶,沸沸扬扬,这阵仗,很快就引起了,江对岸陈国人的注意,陈国人以为,隋军是准备,要打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