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64章 俶傥英略贺若弼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
    第564章 俶傥英略贺若弼 (第1/3页)

    隋朝是我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短命王朝之一,它如同一朵绚烂的烟花,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隆重又仓促的一笔。

    在隋朝时期,也出现了不少如烟花般绚烂的大将。

    他们都为隋朝的发展做出过杰出的贡献,但是最后却因为一句话而惨死,隋朝第一猛将贺若弼就是代表之一。

    “贺若弼,少有大志,甚为骁勇,善于骑射,博闻强识,在当时有很大的名声。”

    “北周齐王宇文宪闻后,对他十分器重,用为记室。”

    “不久,封当亭县公,升小内史。”

    “公元579年,随上柱国、行军元帅韦孝宽攻克淮南等数十城,使长江以北土地都划入北周。”

    “其中贺若弼所出计谋居多,于是拜为寿州刺史,改封襄邑县公。”

    “次年,杨坚为北周大丞相,总揽朝政,众心不服。”

    “相州总管尉迟迥于邺城起兵造反。杨坚怕其随之生变,急派亲信长孙平取而代之。”

    “公元581年,杨坚受禅登基,改国号隋,是为隋文帝。”

    “杨坚称帝后,就有吞并江南、统一中国之志。杨坚查访可胜任者戍镇江淮。”

    “因尚书左仆射高颎推荐,于是杨坚拜贺若弼为吴州总管,镇江北要地广陵,委派给他平陈之事,经略一方,作灭陈准备。”

    “公元587年,杨坚多次谋议灭陈之策,高颎、杨素、光州刺史高劢、虢州刺史崔仲方等争献平定江南的计策。”

    “贺若弼也献取陈十策,获得隋文帝称赞,赠赐宝刀。”

    “公元588年十月,杨坚在寿春设淮南行台省,以晋王杨广为行台尚书令,主管灭陈之事。”

    “又命杨广、秦王杨俊、杨素并为行军元帅,高颎为晋王元帅长史,右仆射王韶为司马,集中水陆军51.8万。”

    “由晋王杨广节度,东至大海,西到巴、蜀,旌旗舟楫,声势浩大。”

    “隋军自长江上游至下游分八路攻陈,贺若弼为行军总管,率军出广陵,集中在长江北岸。”

    “攻陈前,贺若弼卖掉老马,大量购买陈船,藏匿起来,又买破旧船只五六十艘,泊于小河,使陈军以为隋军没有战船。”

    “又多次将换防士兵集于广陵,大张旗帜,营幕遍野,还使士卒沿江射猎,人马喧噪,陈军因被迷惑,所以毫无察觉。”

    “公元589年正月初一,长江下游隋军乘陈欢度元会之际,分路渡江。”

    “贺若弼军提前发起进攻,出广陵南渡。陈军猝不及防,慌溃而逃。”

    “初六,贺若弼军乘势攻占陈南徐州,擒其刺史黄恪,俘获敌众6000余人,均优待释放。”

    “贺若弼军军令严明,秋毫无犯,有军士拿民间一物者,立斩不赦。”

    “又进军蒋山的白土冈,先后击败陈将田瑞、鲁达、周智安、任蛮奴、樊毅、孔范、萧摩诃等。贺若弼于是从北掖门入城。”

    “但此时西路军总管韩擒虎已率五百骑兵于朱雀门先期入城,并俘获陈后主,占据了府库。”

    “他令将陈后主带来一看,陈后主惶恐流汗,甚为惊恐,多次下拜。”

    苏轼:贺若弼出身河南洛阳,是鲜卑族大将北周金州刺史贺若敦的儿子。

    虎父无犬子,贺若弼完美继承了父亲的眼界见识与能力。

    北周末年,年仅十几岁的贺若弼,就已经受到了齐王宇文宪的器重而开启了自己的仕途之路。

    后来贺若弼率兵攻破淮南十几座城池,让北周的领土扩大到了江北,江北战役打响了贺若弼少年将军的名头,经此一役他官拜寿州刺史,成为了襄邑县公。

    就在这个时候杨坚掌权,他担心实力超群又手握重兵的贺若弼会随着尉迟迥造反。

    于是就派自己的亲信长孙平顶替了贺若弼,一直到杨坚称帝之后事情才迎来转机。

    隋文帝杨坚是一个知人善用的皇帝,他登基后没多久就听从了宰相高颎的建议,摒弃前嫌重用了贺若弼。

    隋文帝封贺若弼为吴州总管,不仅给与他重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