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12章 工与谋国,拙于谋身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
    第512章 工与谋国,拙于谋身 (第1/3页)

    新学并不是一个全新的学派,而是博采各家之长、避各家之短,而根本的目的和思想只有一个。

    那就是令大汉富强!

    此时诸葛亮的气势已经压倒了全场,但他依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沉声说道:“这世上从来没有什么东西是完美的、一成不变的。”

    “所谓人无完人,哪怕是圣人亦会犯错,更遑论圣人留下来的学说和思想?”

    “我们不该一味推崇某一思想或者学说,而是要学会用辩证的目光去看待,不断推陈革新。”

    “新学或许也有缺陷与不足,只是我们目前还未发现,但这不是我们因噎废食的理由。”

    “我们要做的是在推行新学的过程中找到其漏洞,然后再将其完善,最终令其成为最适合我大汉的模样!”

    “这才是新学的本质所在!”

    这一番话说完以后,全场士子儒生们再无一人站出来反驳,鸦雀无声。

    “赢了……”

    在后方的坐席上,郭嘉眼中浮现出一丝激动之色,心中的一块大石终于落地。

    诸葛亮的发言起到了一锤定音的作用,这场辩论他们已然取得了胜利!

    不过,还需要最后添一把火。

    郭嘉站起身来,上前对郑玄正色说道:“郑公,我再度重申一遍,我们并非是想废除儒学,儒学的精髓我们会吸收,需要摒除的仅仅是糟粕而已。”

    “我已向陛下建言,将儒学纳入国子监政治一科,并请大儒担任讲师为学子们授课。”

    “此事已经得到了陛下的首肯。”

    这件事的确是真的,而郭嘉直到现在才公布这个消息,就是为了打消在场所有儒生们的抵触之心。

    果不其然,在郭嘉宣布这个消息后,不少士子儒生们都面露诧异之色。

    自古以来,学派之间的斗争都是很残酷的,失败的那一方必然会走向式微。

    这也是许多士子们反对新学的原因。

    因为在他们看来一旦儒学被新学取代,那他们以往所学都成了无用之物,这让他们如何能接受?

    但听完诸葛亮等人的辩论后,他们才明白自己的担忧完全是多余的。

    新学不是任何一种学说,它有别于诸子百家任何一种思想。

    儒学可以是新学,墨学可以是新学,法学也可以是新学……只要是对大汉有利,诸子百家都可以是新学。

    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博采众长。

    他们也不用担心自己所学会没有用,因为郭嘉已经说了,国子监中同样有儒学的一席之地。

    “推陈革新,博采众长……我明白了。”

    “原来陛下已经打算将儒学纳入国子监的学科中么?若是如此那倒也不算背弃先贤。”

    “如今的儒学多为空谈,确实不如墨家、法家、兵家带来的作用大。”

    “没错!若是能采众家之长,我大汉必将兴盛!”

    “好一个新学啊。”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啊!”

    ……

    台下的士子们议论纷纷,在理解了新学的根本后,他们的抵触之心明显小了很多。

    听到台下传来的议论,华歆、邴原二人搀着气息萎靡的王朗,神色都很复杂。

    而郑玄则是闭目沉思,一言不发。

    郭嘉知道此时此刻郑玄的态度很重要,这位儒学宗师要是不肯妥协,那国子监想要把儒学纳入其中也是困难重重。

    于是他再度开口问道:“郑公,您可愿入国子监,担任儒学总讲?”

    面对郭嘉的邀请,郑玄睁开眼睛,缓缓摇了摇头。

    郭嘉见此神色微微一变。

    就在他准备继续劝说时,郑玄又道:“多谢郭司徒抬爱,只是老夫年事已高、力不从心,难以胜任。”

    “但郭司徒和诸葛中丞的想法老夫已经明白,变法改革与儒学并非相悖,而是相辅相成。”

    “以儒学正人心,厚风俗,为治国之根本;以变法改革发展技术,为强国之策。”

    “新学的确是一条正确的路。”

    “这场辩论,是老夫输了。”

    郑玄站起身来说道,对郭嘉、诸葛亮等人深深行了一礼,坦然承认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