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04章 诸葛亮: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
    第504章 诸葛亮: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第1/3页)

    “此事当真?”

    “千真万确。”

    郭嘉恭恭敬敬地回答道,脸上有着难掩的担忧之色,“陛下,近来有关于国子监的议论愈演愈烈,士子百姓为此争论不休。”

    “郑玄于此时出山赶往长安,恐怕也是为了国子监而来,不能忽视啊。”

    鸿都门学自创立以来就饱受争议,遭到了许多正统士大夫官员的批评和抵制,他们认为鸿都门学的学生凭借“小道末技”获得高官厚禄,不符合传统儒家价值观和选官标准。

    国子监虽然和鸿都门学有所不同,但本质上都和传统的儒学以及选官标准相悖。

    郑玄出身士族,一生致力于儒家经典的研究、注释和传承,当初在鸿都门学开办时他就持以反对的态度,可想而知他对于国子监也不可能有什么好感。

    如今对于国子监的争论这般激烈,假如郑玄这位威望极高的大儒再公然反对开办国子监的话,那么朝廷之前的努力都将化作泡影。

    郑玄的影响力实在是太大了。

    听完郭嘉的话,刘协不由得深深皱起了眉头,陷入了沉思当中。

    一旁的贾诩眼中闪过一丝寒光,低声道:“陛下,要不要臣派人……”

    “万万不可!”

    未等贾诩说完,郭嘉就脸色大变,直接开口打断了他,“郑玄出山的消息早已经传开了,他在此紧要关头若是出了什么事,必然会令天下士林震动!”

    郭嘉哪里会不清楚贾诩的手段。

    贾诩的意思是既然解决不了问题,那就解决造成问题的人,把郑玄在半路上截杀。

    虽然为了改革大业,郭嘉并不排斥这种做法,但就眼下的情况来说是万万不可的。

    现在天下士子都在等着这位文坛大儒表态,这时候他死了,很容易联想到朝廷身上。

    届时舆论非但不会平息,反而会越演越烈。

    天下人会认为天子昏聩,设立国子监完全是为了能方便按照自己喜好提拔任命官员,为此甚至不惜杀了一位当世大儒,封闭言路。

    这个骂名是万万不能担的。

    刘协也清楚个中利害,于是问道:“奉孝你对此事有什么看法?或解决之策?”

    郭嘉沉思了片刻,才说道:“臣以为,郑玄在士林中的影响力极大,这未尝不能利用一番。”

    “利用?如何利用?”

    刘协挑了挑眉,追问道。

    郭嘉继续说道:“国子监开办至今阻力重重,始终未能站稳脚跟,原因在于缺乏一位有足够影响力和威望之人的认可,让天下士子门信服。”

    “因此若是能想办法说服郑玄,让其改变想法、支持国子监的开办,如此一来反对的声音自会消失。”

    “这是最好的解决之策。”

    刘协闻言心中一阵失落,他也知道说服郑玄最好啊,但问题是怎么说服?

    人家一个士族出身、研究儒学一辈子的宗师,你让他改变以儒学取士的想法,这可能吗?

    而且郑玄非同常人,既不好名利,又不喜欢当官,简直无懈可击。

    郭嘉也知道自己说得是废话。

    不禁面露尴尬之色。

    但在此时,他心中忽然灵光一闪,说道:“陛下,既然眼下对于国子监的争论如此激烈,为何不干脆效仿石渠阁会议,就此事开办一场辩论?”

    “若是能辩胜郑玄,那即便他再怎么反对,也无法阻碍国子监的开办!”

    石渠阁会议,是宣帝甘露三年在长安未央宫北的石渠阁召开的一次重要学术讨论会议。

    在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今文经学成为统治思想,但内部形成了许多派别,互相争论,各不相让,其中以《春秋》的公羊、穀梁两个学派争论最为激烈。

    于是宣帝召集名儒萧望之、刘向、韦玄成、薛广德、施雠、梁丘临等约二十三人举行了一场会议。

    大会由太子太傅萧望之主持,汉宣帝亲临会场裁决,会议讨论了五经的异同,评论了公羊、穀梁两家的得失。

    这场会议最终确立了官方经学,即增设大、小夏侯《尚书》《穀梁》等博士,使今文经学各派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