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在外而安 第527章 南下见闻(一) (第2/3页)
找到自己的归宿。”
张诗卿笑着说道:“袁将军放心,本官既然做了这个决定,就一定会对他们负责到底。只要他们能为朝廷效力,朝廷自然不会亏待他们。”
众人听后,纷纷点头称是。
就这样,张诗卿的一句话,便决定了袁、李两部剩余人马的命运。晚宴继续进行,众人的心情却已与之前大不相同
要知道,袁、李两部人马虽已投降,但尚未完全遣散回家。他们或聚在营房之中,或徘徊在街头巷尾,对于未来的去向充满了迷茫。有的士卒想着能带着更多遣散费回家,过几天安稳的日子;有的则希望能在本地找一份营生,远离这战火纷飞的生活。但张诗卿的到来,彻底打破了他们的幻想。
随着这道命令被迅速传达下去,袁、李两部剩余人马,就这样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强行编入了安西新军。消息传来,营房内顿时炸开了锅。
“这算怎么回事?我们原本想着能拿着遣散费回家,现在却又要被拉去打仗!”一个满脸络腮胡的士卒愤怒地喊道。
“就是,连个商量的余地都没有,朝廷这是把我们当什么了?”另一个士卒也随声附和。
然而,他们的抱怨和不满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在张诗卿的强硬手段下,这些人只能无奈地接受了这个现实。
毕竟张诗卿和李信、韩奇等人有所不同,他乃西宫皇后张诗韵的嫡亲兄弟,宫里头有人撑腰,即便闹出了什么乱子,他也能迅速平定下来,而不用担心受到太大影响。
张诗卿甚至还公开放话说,他不怕袁、李两部剩余人马造反,他就怕袁、李两部剩余人马不敢造反,吓得众人浑身直打哆嗦,再也不敢大声抱怨了。
袁绵侯和李补之在得知此事后,心中五味杂陈。他们一方面为自己的士卒感到惋惜,另一方面又对张诗卿的决定感到有些无奈。在给这些士卒宣讲最新政策时,他们看到好些士卒耷拉着脑袋,垂头丧气的样子,心中不禁有些好笑。
“让你们带着数十两银子回家种田不愿意,让你们进入韩、冯诸家名下产业务工也不愿意,现在好了吧,全部编入安西新军,再回西北征战厮杀去吧。”袁绵侯苦笑着对众人说道。
李补之叹了口气,也给众人打气说道:“这也是你们自己的选择,认赌就要服输。不过,能进入安西新军,说不定对你们来说也是一个机会。只要你们能在战场上立下战功,日后的前途也未可知。”
值此,袁绵侯、李补之所负责的两部人马善后事宜,便算是彻底完成。回首这一路的投降过程,他们二人始终俯首听命,尽全力配合金陵新民朝廷的各项安排。也正是因为他们的积极表现,才成为了朝廷能够平定西北的重要因素。
在李信、张诗卿、冯紫英、韩奇等人的大力举荐下,金陵朝野给予袁绵侯、李补之二人的待遇格外丰厚。两人不仅各得到了赏银五千两,还分别被授予了米脂男爵、新野男爵封号,并被录取为金陵武备学堂高级将领培训班的学员,接受半年培训。
这个高级将领培训班的学员,都是营中参将以上将领,副总兵一级武将也不在少数,袁、李二人这才放下心来,只要等到他们在这个高级将领培训班结业之后,他们便也等于初步融入了大周勋贵阶层,这一生厮杀大半辈子,也算是有了一个好的着落了。
当袁绵侯和李补之拿到朝廷授予爵位的诏书及金陵武备学堂高级将领培训班的录取通知书时,心中满是感慨。他们这一生,大半辈子都在战场上厮杀,见过了太多的生死离别,也经历了无数的腥风血雨。如今,终于苦尽甘来了。
“袁兄,咱们也算是熬出头了。”李补之眼中闪烁着泪光,对袁绵侯说道。
袁绵侯拍了拍李补之的肩膀,说道:“是啊,这一路走来不容易。不过,这只是一个新的开始。到了金陵武备学堂,咱们可得好好学,争取能在朝廷中站稳脚跟,不辜负大家对咱们的期望。”
于是,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