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卷:在外而安 第525章 平定西北(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第一卷:在外而安 第525章 平定西北(三) (第3/3页)

抚大家的情绪:“兄弟们,我们当初选择投降,就是为了能有个更好的未来。虽然现在的情况不如我们所愿,但我们也不能自暴自弃。大家先拿着遣散费回家,等以后有机会,我们再一起想办法。”

    可士卒们根本听不进去。他们围在袁绵侯和李过之身边,七嘴八舌地表达着自己的不满和诉求。有的要求朝廷增加遣散费,有的希望能有其他的安置办法,还有的甚至威胁说如果不解决问题,他们就重新上山为寇。

    局面一时间陷入了僵局。袁绵侯和李过之无奈地对视一眼,他们知道,这件事情已经超出了他们的掌控范围。如果不能妥善解决,不仅会影响他们在朝廷中的形象,还可能引发更大的麻烦。

    无奈之下,袁绵侯决定亲自前往长安城内,向朝廷官员反映情况。他找到了负责此事的官员,言辞恳切地说道:“大人,我们的兄弟们都是真心想要投效朝廷的。他们现在之所以不愿意离开,也是因为对未来感到迷茫和担忧。还望大人能体谅他们的难处,给他们一个更好的安置办法。”

    这名官员皱着眉头,沉思片刻后说道:“你们的情况我已经了解了。朝廷也不是不想妥善安置他们,只是目前确实面临着诸多困难。物资有限,无法将所有人都纳入新军。而且,这些习惯于使用冷兵器的士卒,在新军中也很难发挥作用。”

    袁绵侯听了,心中一沉,但他并没有放弃。他继续说道:“大人,我知道朝廷有难处。但这些兄弟们都是跟着我出生入死的好兄弟,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就这样被遣散回家,无所依靠。能否在其他方面给他们一些机会,比如让他们参与一些工程建设,或者在地方上做一些维护治安的工作?”

    官员犹豫了一下,说道:“你的建议我会向上级汇报。但具体如何处理,还需要等上面的指示。你们先回去安抚好士卒们的情绪,不要让事情进一步恶化。”

    袁绵侯无奈地回到了营地,将官员的话告诉了李过之和士卒们。虽然大家都知道事情有了一线希望,但心中的焦虑和不安却丝毫没有减少。他们不知道朝廷最终会做出怎样的决定,未来又将何去何从。

    日子一天天过去,朝廷的指示却迟迟没有下来。长安城外的营地依旧弥漫着紧张的气氛,士卒们的情绪也越来越不稳定。袁绵侯和李过之整日忧心忡忡,他们不知道这场僵持的局面还会持续多久,也不知道最终的结局会是怎样。

    在这个寒冷的冬日里,袁、李两部人马的命运,就像这漫天的风雪一样,充满了不确定性。

    好在对于袁、李两部人马的接收、整编问题,韩奇、李信二人也对此高度关注。

    尤其是韩奇,他是恨不得立马从朝廷手中,拿到更多遣散费,好把这两部人马遣散回家了事。

    但问题是,韩奇虽然是西北劝降特使,是金陵新民朝廷在西北的全权代表,相当于前朝钦差大臣,但因为朝中有人掣肘,韩奇在诸多事情上都不能做主,故而在招降一事上进展缓慢。

    新编陕军总兵李信自然也听到了风声。新民帝周进要搞诸子夺嫡这一套,他是不想参与,也不敢参与,但绕开朝堂之争,解决袁、李两部人马如何遣散的问题,他倒是有一些成熟想法。

    “你和三晋行省巡抚冯紫英大人可有交往?”李信询问道。

    “我们都是老朋友了,但冯紫英大人尚未入阁,只是一名地方官员,让三晋行省接收袁、李两部人马,承担相应开支,纵使老冯同意,三晋行省议会怕是也会驳回吧?”韩奇苦笑道。

    如今不比以前了,地方督抚虽然仍旧是封疆大吏,但权势却大不如前,涉及到各地的重大政策措施,在颁发前都需要经由当地议会审查同意。

    韩奇不明白,李信在这个问题上,向他提及三晋行省巡抚冯紫英,究竟是何用意?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