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百九十八章:慈禧的狂妄·日本的准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七百九十八章:慈禧的狂妄·日本的准备 (第2/3页)



    胤禛突然如此认为。

    大清还没亡呢!

    “这件事就交给你了!”

    还在愤慨的胤禛呆住了。

    “汗阿玛……你来真的啊?”

    康熙背负双手,眯着眼道:

    “朕一直也没跟你开玩笑啊。”

    “人,朕给你。权,朕也给你!”

    “你那铁面的称呼就从现在开始得了。”

    胤禛感觉晕头转向的。

    “那阿玛你做什么?”

    康熙微微抬头,思索片刻道:

    “研究一下洋人器用,最起码不能让他们忽悠住。”

    “西学,朕还是懂点的。”

    ……

    【打打停停持续三年之久的中法战争,于1885年以慈禧太后认可的形式“胜利”了结。】

    【清廷向德国订购的定远、镇远、济远等军舰也陆续抵达北洋。】

    【这些军舰带来了空前的安全感,让清廷朝野深信没有强大海军的日子已一去不返。】

    【随后,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让晚清三十年自强改革正式宣告破产。】

    ……

    大宋·真宗时期

    赵恒看了都想笑。

    “自信……哪里来的自信啊……”

    “就凭从外人那里买的几艘船舰?”

    “前几年打你们的时候人家就有好几艘了!”

    “还自信……”

    “年年论自强,日日言御侮。”

    “改革改得进一步退三步,就这么个改法,两百年都没用,何况二三十年!”

    刘娥也看不明白清廷想什么。

    “船舰不齐,水师尚未练成,本就难遽与西国兵船决胜大洋。”

    “此时更应虚心向学,空要一副体面做什么。”

    ……

    大明。

    “还是老老实实练水军吧。”

    朱元璋决定海军是未来大明的大发展方向之一。

    “谁敢拦就砍谁脑袋!”

    马皇后无奈的看着他。

    朱元璋憨笑一声。

    “打个比喻,这不是下定决心吗!”

    群臣:……

    ……

    【中日之间的大战要从日本的崛起说起。】

    【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国力日渐强盛。可是国内市场狭小,所以需要从对外扩张中寻找出路,一海之隔的中国成为日本侵略的首选目标。】

    【为了对付中国,日本的扩军备战工作从明治初年就已经开始了。】

    【同时明确指出对外侵略的五个步骤: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第三期征服满蒙。第四期征服全中国。第五期征服全世界。】

    【为实现这个扩张计划,日本就在美国支持下,侵略台湾,于光绪五年(1879)吞并琉球,同时积极图谋朝鲜,夺取“渡满洲的桥梁”。】

    【光绪二年(1876),日本以武力胁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取得在朝的自由通商权和领事裁判权。】

    【光绪八年(1882),日本趁朝鲜发生兵变的机会,胁迫朝鲜签订《仁川条约》,取得在汉城的驻兵权。】

    【光绪十年(1884),日本在朝鲜策动开化党发动政变。驻朝清军与朝鲜军民一起攻入王宫,击败日军和开化党。】

    【光绪十一年(1885),日本要挟清廷签订了《天津会议专条》,规定从签约之日起的四个月内,中日两国军队全部撤离朝鲜,将来朝鲜遇有变乱重大事件,中日两国或一国要派兵,必须先行互相知照。这个条约等于承认了日本在朝鲜的特殊地位。】

    ……

    {而与此同时,从1886年到1894年,是整整八年永不停止的颐和园修筑。}

    {从光绪十一年四月起至光绪二十一年四月止的十年中,整个三海工程,包括大修、岁修及庆典工程)共计挪借海军衙门经费四百三十六万五千余两。}

    {如果用这笔钱去订购新的海军舰只,就能够再获得像北洋舰队中定远、镇远、济远那样的三艘主力舰只,而三舰合价为四百零八万五千余两。}

    {如果把这笔经费用于北洋海军的舰只维修及设备、火器更新上据统计,更换锅炉需要一百五十万两,更换大炮需要六十余万两,也是绰绰有余的。}

    {此外,根据档案记载,乾隆帝修建清漪园,历时十五年,共用银四百四十万零两千八百五十一两九钱五分三厘。}

    {颐和园的修建经费,虽然没有像清漪园那样的完整的记录,但是,根据样式雷家藏资料,颐和园五十六项工程,共用银三百一十六万六千六百九十九两八钱三分三厘。}

    {这五十六项工程,占颐和园工程总数的一半以上。由此推算,颐和园修建经费当在五六百万两之间。}

    ……

    大明·洪熙时期

    “由此不难看出。”

    朱高炽擦了擦脸上的汗,对着朱瞻基道:

    “因易枢而使最高权力完全失去约束之后,其中兴自信与享乐放纵究竟膨胀到了一种怎样的地步。”

    “这场造园游戏,不知究竟消耗了多少民脂民膏。”

    “多么浩大华丽的园林,也圈不住对权力的贪恋。”

    “最终成了一座永远也修不完的园林。”

    朱瞻基扶着朱高炽坐到椅子上,沉声道:

    “孩儿明白,复原历史,就是要吸取前人教育,不重蹈覆辙。”

    “最为重要的是要执政者保持清醒的头脑。”

    “不断日新。”

    朱高炽拍了拍他的手。

    “你能这么想,爹很开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