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三章:虎门销烟! (第3/3页)
,将一二名行商开刀问斩。结果外国商人同意交出鸦片一千零三十七箱。】
【初八(3月22日),林则徐下令传讯大鸦片商人颠地,未果。】
【初十(3月24日),林则徐下令:中止一切中外交易,封锁商馆,撤退仆役,断绝供应。】
【并将位于广州城外西南角的约六点六万平方米的商馆区,变成一个大拘留所,将其中的约三百五十名外国商人统统关了禁闭。】
……
大明·永乐时期
朱棣很欣赏林则徐雷厉风行的手笔。
“这帮洋鬼子是不见棺材不落泪!”
徐皇后则看到另一面。
“这么说明当地官员是烂透了。”
“这些外商一开始可能还以为这林则徐是来寻贿的吧。”
朱棣想了想,就大清这吏治啊……
不能说可能性很大,只能说一定是这么想的。
“关禁闭的日子可不会太好过啊。”
“但终究是疥癣之疾。”
“源头还在呢。”
……
【二月十三(3月27日)冒险进入商馆的英国驻华商务总监督义律,表示屈服。】
【他以英国政府的名义,劝告英商将鸦片交给他,然后由他交给清廷。】
【二月十四(3月28日)义律“敬禀钦差大人”,表示“遵照钦差大人特谕”,上交鸦片两万零两百八十三箱!】
【林则徐获得这一消息后,于次日开始恢复对商馆区的供应。】
【二月二十九(4月12日),林则徐收到第一批鸦片时,准许仆役们回商馆区工作。】
【三月十九(5月2日),林则徐认定缴烟工作能如期完成时,便撤消了对商馆的封锁,除颠地等十六名大鸦片商外,其他外国人都准许离开广州。】
【此后,陆续有鸦片船由福建、南澳等处驶至虎门口外缴烟。】
【其中由南澳驶来的三船,共交烟土一千零六十七箱又五百一十袋。】
【由福建驶来的三船,共交烟土两千两百零四箱又五十七袋。】
【四月初六(5月18日)收缴烟土工作始克告竣。】
【当天,林则徐等上奏道光帝,报告称:合计前后所收夷人鸦片,共一万九千一百八十七箱,又两千一百一十九袋,核之义律原禀应缴两万零两百八十三箱之数,更溢收一千袋有零。】
【四月初十(5月22日)当缴烟工作结束时,林则徐要求被扣的十六名鸦片商人具结,保证以后不来中国,在义律的提议下,颠地等人皆具结。】
【四月十二(5月24日)义律与最后一批外国商人离开广州。】
……
天幕上。
虎门上。
一座披着麒麟帐铺着红毡的礼台搭起。
一面黄绫长幡在礼台前面挂着,威武雄壮,迎风飘扬。
『钦差大臣奉旨查办广东海口事务大臣节制水陆各营总督部堂林』
骄阳高挂。
百姓从四面八方围观而来,山前山后,人山人海。
在海滩的高处挖有两个长、宽各十五丈的水池。
池底平铺石板,池子临边的一面有一道涵闸。
在池子的旁边堆满了石灰、盐包和两万多箱鸦片。
几百名兵勇正拿着盛石灰的筐和开箱子的刀锤站在池子的四周。
林则徐站在礼台上。
他眺望远方。
港湾里碧波荡漾,数十艘战船排成一字形队列。
挂在桅杆尖端的大清龙旗迎风飘展着。
“奉旨……硝烟!”
身后同样观礼的地方官吏和士兵们齐声高呼着:
“奉旨硝烟!”
呼声渐渐传开。
“嘭!嘭!嘭!”
轰隆的礼炮齐鸣!
一些兵勇从后面水沟里把水引入销烟池内,撒入食盐,使池水成为盐卤。
一些兵丁则开箱取烟,把鸦片逐个切成四瓣抛入池中。
鸦片被盐水浸透后,再投入石灰。
顷刻间,池子里沸腾起来,而大量的浓烟向上升腾,一些渣滓则下沉。
滚滚的浓烟在虎门海滩上空升起。
……
【二月二十九(4月12日)林则徐在向道光帝上奏报告外商愿意尽数呈缴鸦片时曾建议:“夷人呈缴鸦片如此之多,事属创见,自应派委文武大员将原箱解京验明,再行烧毁,以征实在。”】
【三月十九(5月2日)道光谕令表示同意。】
【三月二十五(5月8日)浙江道监察御史邓瀛上奏,认为所收缴烟土应该就地销毁,不宜解京。】
【因为,此次收缴烟土数目太大,舟车民夫,耗费太大,不值得以国有用之财,糜之于无用之物。】
【而且,此物易于偷换,远途输运,流弊很多,到京之后,即便以大员查验,亦只能核其多寡,而不能辨其真伪。】
【因此,他建议道光让林则徐等人,“将起获烟土毋庸解京,俟收缴完竣,即在该处督率员弁,公同查核,目击销毁,以省解运之烦,而早除一日,即可免一日之患。”】
【“且使沿海居民及夷人等眼见销毁情形,咸晓然于圣天子除恶务尽之至意,益当震慑畏服,不敢复萌故智矣。”】
【道光接受了他的建议,次日即传谕林则徐等人。】
【道光十九年四月二十二日(1839年6月3日】
【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
【从四月二十二日到五月十三日(6月3-23日)】
【扣除箱、袋重量,合计销烟两百三十七万六千二百五十四斤。】
【烟土名色,共四种,公班,白土,金花,小公班。】
【林则徐奏请道光,每种各留二箱共八箱,建议解京以为样本,留作各省查拿烟土参照比较之用。】
【其间,林则徐发布告示,准令当地文武员弁、远近民人及外国商人教士到场观看销烟。】
【往观者如潮,无不肃然懔畏。】
【虎门销烟完竣后,五月十五(6月25日)林则徐返回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