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百三十六章:闭关锁国?闭关锁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第七百三十六章:闭关锁国?闭关锁汉! (第3/3页)



    康熙大马金刀的坐在椅子上,面色沉着。

    明清交战的时,大明利用海军优势,从山东半岛向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运输战略物资,支撑起了毛文龙在皮岛活动。

    郑成功父子割据台湾抗清,清朝也只能采取“禁海迁界”的政策来隔断他们和大陆的经济联系,在军事上长期无能为力。

    若不是郑成功手下的海军将领施琅叛变投清,大清还不能建立起自己的海军,成功收复台湾。

    满洲将领不具备指挥海军的能力,满蒙士兵也很难参与海上作战。

    所以收复台湾以后,也就基本停止了海军发展。

    至于目的……

    康熙看向天幕。

    当然是防止汉人独立掌握一支有实力的军队。

    女真和蒙古受生活习惯,并不适海洋上的生活,所以在中原驻防八旗的九大驻地中。

    最南边的广州和福州两地没有满蒙士兵,只有汉军。

    清军长期以来也一直没有自己的海军。

    而现在,英国从海外来了。

    海军,是建还是不建?

    建,用汉人,汉人掌握海军。

    不建,英国人会不会有二心?

    既然如此,不如直接推出去罢了。

    他理解乾隆。

    ……

    大清·乾隆时期

    “圣祖晚年曾言……”

    乾隆看着天幕,突然对永琰道:

    “海外如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恐受其累。”

    “然,汉人心不齐,如满洲蒙古数十万人皆一心。”

    “朕临御多年,每以汉人为难治,以其不能一心之故。”

    “你明白是什么意思了吗。”

    永琰额头开始沁着细汗,紧张道:

    “圣祖的意思是……是……”

    “西洋国家是中国大患,可汉人与大清国心不齐……”

    “他们若是跑到西洋国家控制的南洋卖米卖船,人还留在那里,再与西洋勾结,就麻烦了……”

    乾隆点点头,又突然沉寂了下去。

    ……

    大清·咸丰时期

    咸丰看着“闭关锁国”四字,一时不知说什么是好。

    圣祖下的禁海令并不禁止贸易,而是禁止沿海地区居民擅自出海,并禁止外国人在中国长期停留。

    也就是禁绝汉人和海外国家的直接交流。

    一切贸易必须在朝廷的严格监督下进行,确保贸易双方只有财货交流而没有思想、文化、科技、武器、感情等其他交流。

    雍正爷、乾隆爷、嘉庆爷、道光爷,都严格遵守了这个政策原则。

    只因……

    “设禁之意,特恐吾民作奸勾夷,以窥中土。”

    ……

    【但谈判失利和一口通商并未妨碍中国和西方国家贸易额度的迅猛增加。】

    【在1764—1833年鸦片战争前夕的半个多世纪中,英国输入中国的贸易额增加至原来的约十五倍。】

    【中国输入英国的贸易额增加至原来的约十倍。】

    【1789—1833年间,美国输入中国的贸易额增加至原来的约十四倍,中国输入美国的贸易额增加至原来的约十倍。】

    【若以商船为例,据统计,从康熙二十四年(1685)到乾隆二十二年(1757)的七十二年中,到中国贸易的欧美各国商船有三百一十二艘。】

    【而乾隆二十三年(1758)至道光十八年(1838)的八十年间,到粤海关贸易的商船共五千一百零七艘,增加至十六倍。】

    【而19世纪30年代,英国下议院组织过一个“考察东印度公司的当前情况及大不列颠、印度和中国之间贸易情况小组委员会”。】

    【他们查阅了大量文献,在大批和对华贸易有关的英国、美国和印度商人中进行了广泛细致的调查研究。】

    【这个小组最后做出结论说,绝大多数在广州住过的作证人都一致声称,中国的生意几乎比世界一切其他地方都更方便更好做。】

    【总之,在货物贸易和金钱往来方面,清朝中期中国的大门几乎是敞开的,不存在闭关锁国的贸易政策。】

    【至于通商口岸限制,完全是出于国家安全考虑,而不是为了限制贸易。】

    【如同对内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一样,清政府对外也同样坚决执行分而治之的政策。】

    ……

    {……不多说了,一切都在酒里了!我干了你抿一口!咕噜噜!}

    {陪一杯!}

    {我也陪一杯!}

    {乾隆五十八年……此时的英国经过百年的努力,已经脱颖而出。}

    {它曾经最大的对手法兰西,此时在印度只剩下了本地治里这一座孤城,也是法兰西对华贸易的最重要港口。}

    {到了马戛尔尼来华的同一年,由于法兰西大革命,英国人又再次拿下了本地治里,使得法兰西失去了对华贸易的基地。}

    {而1784年英国政府颁布的《减税法令》,大幅度降低茶税,通过价格竞争优势,将荷兰和其他欧洲国家的商人挤垮。1799年,撑不住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宣告破产。}

    {在这个过程中,南亚次大陆也发生了有利于英国人的天翻地覆的变化。}

    {印度的莫卧儿帝国衰落后,在中央虽然有一个皇帝,但在地方上有许多小领主存在。}

    {随着莫卧儿皇室的衰落,这些小领主慢慢地脱离了中央,有的成立独立的小邦,有的则依附于英国。}

    {久而久之,英国在沿海地区形成了三大殖民地,分别是位于东北部的加尔各答、位于东部的马德拉斯,以及位于西部的孟买。}

    {英国人以这三个殖民地为依托,逐渐地联合其余小邦,将印度变成了一个马赛克一样的混合体。}

    {英国已经开始垄断全世界的贸易,迈入日不落的进程。}

    {而中国……}

    ……

    【马戛尔尼使团希望清朝放宽贸易政策的目标没有达到,但仍然受到了非常隆重的接待。】

    【他们沿途认真观察了此时中国社会的真实现状并记录了下来。】

    【有人写了报告,有人画了图像。】

    【这些记录成为了我们了解乾隆时期中国社会真实情况的珍贵材料。】

    【而与此同时,这些报告也促进了英国对东方这位老大帝国的新的认识。】

    ……感觉有点写狠了他妈的……

    不会暴毙吧?

    我不敢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