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百三十六章:闭关锁国?闭关锁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七百三十六章:闭关锁国?闭关锁汉! (第2/3页)

   朕的大秦不会就慢慢变成刘邦的样子吧?!

    ……

    【觐见的结果双方都不太满意。】

    【英国使团送来的钟表等工艺品并不比广州洋行的更精巧。】

    【英国人送来火枪、大炮、天文仪器、战列舰模型等,用来展示他们高超的科技成就。】

    【但乾隆皇帝拥有几十种非常精巧的火枪,并且可以非常熟练地用它们狩猎,英国使团进贡的火器并没有达到可以让他惊叹的程度。】

    【至于天文仪器和战列舰模型,由于翻译上的困难,英国人最终并没有让乾隆搞清楚它们到底厉害在哪里。】

    【而就在英国人觉得可以开始谈判的时候,乾隆只是简单地接受了他们的礼品,并送出一堆赏赐,然后就打发他们踏上回程。】

    【预想中的谈判,根本就没有发生。】

    ……

    {英国人事先准备的主题有几个,第一,派遣一个常驻北京的使节,解决有可能发生的贸易纠纷。}

    {第二,在浙江宁波舟山、天津和广东三处,给英国几个地方做买卖。}

    {第三,仿照俄国人,在京城设立一座商馆。}

    {从后来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件可得知,乾隆觉得英方的三个主题都是天方夜谭。}

    {首先,你派一个人住在天朝照顾你们的买卖,这不合天朝的体制。}

    {以前西洋各国确实有人来北京住下,但他们是来服务天朝的,而且来了就必须遵守天朝的规矩做官,永远不准回去了,至于商人,那是绝对不行的。}

    {假设天朝也派一个人到你们国家的都城居住,你们不也不能忍受吗?}

    {至于在浙江、天津和广东设立洋行,自古以来(其实是明朝的惯例,由清朝继承),外国人都在澳门设立洋行,你们最好也遵守这个规矩。}

    {如果准许你们四处经商,其他国家也都会跟进,提出这种无理要求,那天朝不就乱套了吗?}

    {像俄国人那样在北京设立商行更不可行,俄国之所以能这样,是早期战争导致的特殊情况,不是惯例。}

    {天朝疆界严明,从不许外藩人等稍有越境掺杂。}

    {就这样,所有提议都被拒绝了。}

    {“天朝物产,无所不有”……闭关锁国啊……}

    ……

    炎汉·明帝时期

    “天朝物产,无所不有。”

    刘庄沉着目光,嗤笑一声。

    “说的真好听……”

    “这只是乾隆给自己找的一个堂而皇之的借口罢了!”

    刘庄按耐不住拍案而起,指着天幕气愤难平道:

    “不过是为了防止那什么英国人和汉人勾结,让已经被文字狱洗过脑的汉人再生出什么不端的想法,危害清朝的统治罢了!”

    “锁国与文字狱……本就是配套的!”

    刘庄怒气满腹。

    一旁的刘肇则在想着另一件事。

    当权统治者需要考虑到的,不仅仅是一句天朝上国的傲气。

    更多的是从统治稳固性出发的考量。

    如果去除汉人与满人的界限……

    如果执政的是汉家皇帝……

    事情真的会有变化吗?

    ……

    大唐·玄宗时期

    李隆基啃着西瓜,含糊不清道:

    “放他娘的屁……”

    他对乾隆的话是一字不信!

    “康熙认真学习过西学,乾隆没学过?”

    “说到底,他真正担心的问题是西洋人不如朝鲜等传统属国那么可靠。”

    “汉人可能会和西洋人勾结起来反抗他们的统治。”

    “清朝对外贸易的基本思路并不是简单的闭关锁国。”

    “而是货物可以随便买卖,人不能随便进出。”

    李隆基将西瓜皮一扔,从杨玉环怀里扯出手帕擦嘴。

    看着“洋行”二字,冷笑一声道:

    “所以,乾隆才限定英国人只能在广州通商,而且不许直接跟中国普通商人做买卖。”

    “必须通过朝廷指定的“洋行”进行代理交易。”

    “英国的商品只能卖给洋行,洋行再转卖给中国商人。”

    “英国商人要买东西也只能给洋行下订单,由洋行去采购来卖给他们。”

    “跟西洋人打交道的,只有那些被清廷认定为在政治上绝对可靠的少数“行商”。”

    “普通中国商人并不能直接和西洋人接触。”

    “闭关锁国?闭关锁汉吧!”

    杨玉环本来还嫌弃的两指捏起手帕,待看到李隆基意气风挥斥方遒后,两只眼睛都开始放光了!

    是人就好色。

    李隆基讲的什么杨玉环完全没听懂,她只是觉得老皇帝年轻时这么俊的吗?

    李隆基则自信抬头。

    被朕的雄论震惊到了吧!

    ……

    {乾隆在二十一年(1756)下令停止了浙江福建等地的英美贸易。}

    {嘴上说禁止开放更多口岸,是担心西洋人“居留内地者甚众”,危害海滨国防安全。}

    {究其根本,还是因为清朝军事力量对海上商业活动无力控制,又不愿意交给汉人去控制的缘故。}

    {跟皇帝是不是骄傲自大无关,跟清朝是否重农抑商、思想保守其实没有一点关系。}

    {这种政策其实可以与明朝末年对比。}

    {一方面,明朝直接控制的海军本身就比清朝强大。}

    {另一方面,朝廷对海上的民间军事武装也不是很担心,放任郑芝龙这种大型海商海盗军事集团壮大,最后招安了事。}

    {后来的历史也证明,郑芝龙集团确实一直忠于明朝——虽然是独立性很强的军阀。}

    {但在对外维护国家主权甚至开疆拓土方面则从不含糊。}

    {而明朝沿海的对外交流全面开放,不仅限于商业贸易,外国人在中国出入很自由。}

    {所以我们今天才能看到很多外国人在明末中国各地的生活观察记录,中国学者也因此大量地了解到了西方的近代科技文化成果。}

    {究其缘由,关键还是统治者的权力合法性高,没有清朝这种满汉之分的心病。}

    {清朝统治者就没有这种自信——但他们还他妈聪明的认识到自己不应该有这种自信!}

    {因此才用严防死守的思路来处理对外交往问题。}

    {……真他妈……无言以对……}

    ……

    大清·康熙时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