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六章 回师 (第3/3页)
太极最终做出了退兵的选择,从山海关回军后,皇太极就召回了在各处的八旗部队,往遵化方向撤退。回到遵化,皇太极带兵又和马实龙打了两仗,不过这时候马世龙已得到了孙承宗的命令,转攻为守,不给皇太极有可乘之机。
见没办法短时间击败马世龙,孙承宗在山海关那边的军队随时会西进和马世龙合兵,皇太极只能下令全军撤退,放弃遵化从来的关口退往草原。得知皇太极撤军的消息,孙承宗命令各部不得追击,稳步前进先收复遵化再说,避免皇太极来一个回马枪。
就这样,半个月后皇太极的八旗大军全部撤出大明地盘,从草原绕道返回辽东,而这时候孙承宗也收复了遵化,兵不血刃拿下了之前被攻破和占领的关口,至此这场被称为己巳之变的战事终于结束了。
皇太极撤退后的消息传来时,朱慎锥等人已经从直隶进入了山西地界,离潞州卫已不远了。
得知消息,朱慎锥并没意外,因为这个结果是注定的,早在孙承宗带兵拿下蓟州,又兵锋直指遵化的时候,皇太极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放弃京师回师和孙承宗作战。
接下来在没能攻破山海关后,皇太极的选择只有最后一条路了,那就是主动撤军。
所以说,这个结果早就在朱慎锥的预料之中。可惜的是孙承宗虽然用他的办法守住了京师,也解决了入侵的八旗问题逼迫对方退兵,但因为崇祯皇帝的缘故的他计划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事实,如今八旗实力依旧完整,反而明军这边损失惨重,别看皇太极这一次没能如愿,可他在大明的收获却是巨大的,而且未来说不定哪天皇太极会和这一次一样再来打大明,辽东战事非但没有解决,反而更加恶化。
这种结果朝中的大佬们自然也看得出来,就连崇祯皇帝也明白这点。所以得知皇太极退兵后,崇祯皇帝先是松了口气,接着就不由得心中愤怒不已,在他看来之所以会造成这一切,罪魁祸首不是别人正是在狱中的袁崇焕。
当初自己如此信任袁崇焕,几乎对方要什么给什么,可袁崇焕又是怎么报答自己的?平辽平辽,居然成了现在这个结果,袁崇焕不仅辜负了自己信任,更有欺君之罪,不处置袁崇焕,实难消自己心头之恨。
但要处置袁崇焕,现在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关宁军的问题。关宁军眼下还在京师外,领兵的大将是袁崇焕的心腹祖大寿。崇祯皇帝在接到外患已解决的军报后,终于下了旨意让关宁军返回辽东,不过这时候他不是生怕孙承宗掌握关宁军的时候了,崇祯皇帝秘密给孙承宗去了旨意,让孙承宗接到关宁军后对其进行约束,此外崇祯皇帝还新任命了一个辽东总兵,这人是吴襄。
虽然吴襄和祖大寿是亲戚,两人关系向来密切,不过吴襄和祖大寿不同,相比祖大寿吴襄这人更圆滑老道,也对朝廷多有敬重,崇祯皇帝见过一次吴襄,对他这人的印象不错,这一次任命吴襄是用吴襄来分祖大寿的兵权,而且因为他们的亲属关系再加上私交,这个任命下达后,祖大寿也不会有什么太多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