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35章 研发模式的差别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第435章 研发模式的差别 (第3/3页)

陷发生了事故谁来负这个责任?”

    呃……

    缺陷?

    开玩笑,

    康驰还能让有缺陷的火箭发射么?

    能用系统开挂的他,字典里就没有缺陷两个字!

    “我来负责!”康驰直接说道,“您放心吧,在我们这只要是按照正常流程走,就不存在追责的问题,真要出了问题最重要的是找到问题,然后解决它,绝对不会只看结果,而且我们一开始也不搞载人的,万一出事也只是正常的商业实验损失,没您想得那么严重。”

    听到康驰这么说,符院士的表情不禁稍微缓和了一点,但态度还是很坚决地说道:“其实倒也不完全是谁负责的问题,主要是怕闹笑话,影响了咱们航天事业的形象……”

    听完符院士的话,康驰不禁愣了愣,很快就明白了他的顾虑。

    像符院士这样的老航天人,对航天器的设计缺陷绝对可以说是零容忍,稳扎稳打的作风,更是从华国航天成立以来就始终贯彻在整个系统骨髓里的。

    这其实主要还是近代的屈辱史,导致我们的自信心长期不足,认为失败就会让国际笑话,从而更看不起咱们,

    所以华国的老科学家们通常都憋着一口气,无论做什么都想要一鸣惊人,对失败的容忍度非常低。

    我们很少能看到华国航天发射失败的新闻,而国外航天发射失败的案例则比比皆是,

    这绝对不是所谓的舆论管控,

    毕竟火箭这么大的东西,只要发射了全世界都能看到,根本管控不了。

    造就这个差异的主要原因,就是大家在研发理念和模式上的根本差别。

    西方一直鼓励冒险,喜欢玩刺激,像SpaceX更是秉承着“快速试错、快速迭代”的互联网思维,隔三差五炸火箭就跟闹着玩似的,不但搞得大家都习以为常了,连他们自己也隐隐有点以炸箭为荣了……

    反正炸了就是试出了错,下次就能避免,就是在进步的证明。

    从他们的成长速度上来看,其实这种模式可能多少还是有些作用的。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