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755章 狼狈为奸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
    第755章 狼狈为奸 (第1/3页)

    连云堡这种地名,在大唐即使没有数百,十几个还是有的,就连小勃律都有个连云堡。

    但是泾川那边的连云堡,乃是开元后新设戍堡,它附近还有一个已经废弃的故城,名字相当响亮,那便是:长墌城!

    第二次浅水源之战,太宗便是在此地大破薛仁杲,一举扫平关中西面隐患。

    由此便能看出,达扎路恭此番攻打关中在此扎营,那可是做足了功课。而大唐这边由于一百多年没有什么势力进犯关中,昔日的防线也变得相当废拉不堪。

    当年战略要地高墌城已经废弃,城池所在的宜禄县,新县城已经在高墌城西北,也就是宜禄城。这里交通更方便,但是战略地位比起高墌城大为不如。

    墌,城墙地基的意思。高墌顾名思义,是建在一处高出周边河谷许多的高台上,从防守上来说非常有利。

    它是一块山川包围的谷地中,凸起的一个高台,有点“万花丛中一片绿”的意思,天然就是这一带的防御核心。

    然而没了军事威胁,高台的地形对于日常耕作与商贸来说,都是额外的负担,自然是能省则省。

    因此高墌城后来也毫无争议的被废。不打仗,没有国防压力的时候,武器往往还不如烧火棍好用,自古便是如此。

    吐蕃人不敢将营地安置在险象环生的高墌城旧址,而是十分谨慎的将其设立在长墌城旧址附近的连云堡。

    这里进可攻退可守,可谓是进入关中平原的桥头堡。高墌城容易被人断后路,又无旧城可以据守,吐蕃人也不会下贱到去这里缅怀唐太宗。

    已经入夜,长安都亭驿内临时设立的“都督府”大堂,众将都是看向墙上挂着地图沉吟不语,丝毫没有关注周围简陋的陈设。

    多方消息验证,吐蕃军已经陈兵长墌城故地,兵临浅水源。显然,达扎路恭就是等着汴州军入高墌城故地,然后在周边的浅水源决战。

    别问,问就是这一带只有浅水源适合大规模决战。吐蕃人兵力雄厚,达扎路恭当然要找一块可以发挥出兵力优势的地方,跟汴州军一决雌雄。

    而泾水流经长安这条两山夹河道的狭窄谷地,并不适合万人级别以上的兵力展开对战,反倒是适合守军层层设伏。

    吐蕃人有备而来,并不是头铁胡乱瞎搞,没有冒进实属谨慎。

    现在摆在方重勇和汴州军诸将面前的问题是:要不要前出到高墌城附近抵御吐蕃军。

    又或者是泾水的出口泾阳摆出阵势,迎战吐蕃。

    再不济还有摆烂打法,将长安让给吐蕃军,等吐蕃人进了长安以后,等待他们的是无穷无尽的麻烦。

    孤军深入远征大城,若是不能长期据守,很少有能全身而退的。

    如果汴州军不管不顾,后撤到华阴,反而有机会趁着吐蕃军入长安的机会,反手捅一刀。

    只不过那样的话,方重勇在政治上就比较被动了。

    “诸位,这次吐蕃人来势汹汹,你们以为如何?”

    坐在主座上的方重勇,环顾众人询问道。

    火光照耀下,大堂内的李筌、车光倩、元载、何昌期等人全都面色阴晴不定,谁也没有开口说话。

    很多时候,他们是不怕“打快仗”的,以快打快,以乱制乱,反倒是容易处理。

    怕就怕达扎路恭这样“打慢仗”的人。因为慢,所以准备充分,不好打闷棍。

    “官家,以下官愚见,不如向东后撤二十里,在渭南县屯兵,把吐蕃人引到长安周边来打。”

    见没人开口,元载硬着头皮对方重勇叉手行礼建议道。

    退避三舍的典故,大家都知道,但这里其实包含了一个军事上的战略欺骗。元载说的,跟退避三舍中隐藏的意思差不多。

    “枢密副使觉得如何?”

    方重勇不置可否,看向李筌询问道。

    “元长史所言,不能说错,只是……”

    李筌欲言又止。

    他是枢密副使,可是他想说的话,却不光是军事方面的。

    “有话但讲无妨。”

    方重勇微微点头,依旧是不表态。

    “下官以为,关中人心未附,倘若放任吐蕃人攻长安,恐怕关中父老也会将我等跟吐蕃人视作同类。

    官家此番西征,除了抵御吐蕃军外,同样也想收拢关中人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