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我明人岂能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地? (第2/3页)
底交接完毕。
“县尉大人,那其他的奴隶,什么时候能到位?”
“别等了,到不了了。”
县尉苦笑:“我听县里的说,移过来的人太多了,一家能摊一个奴隶就不错了,听说这还耽搁北方治水呢,中枢都闹呢,皇帝爷爷特批,才把奴隶给你们。”
这一听,皇帝不是说话不算话吗?给了奴契,不发奴隶?
“那奴契不没用了吗?”
“有用,奴契用途大得很。”
县尉告诉他们:“你们都有贩奴证,可以拿着这个证自己去抓奴隶,也可以雇人去抓,抓到了自己用也行,卖回老家也行。”
“反正贩奴证和奴契才是最值钱的,你们要保管好,丢了不补的。”
族长听得出来,他话里有话。
赶紧塞个银币给他。
县尉憨厚地笑了:“这地都没荒着,知道啥原因吗?”
“我,跟着总督大人打去了老挝,兵临老挝王都。”
“老挝王害怕,就派人给咱们种地。”
“你们要是精明点,就把这些人变成你们的奴隶,不就来了?”
这一族一听:“那、那会不会引起圣上不满?”
他们是真怕皇帝啊,皇帝是不讲武德的。
“皇帝爷爷?皇帝爷爷对我们可好了,怎么会生气呢?”他一个广西土人,不懂被皇帝支配的恐怖。
说到这里,他又不说话了。
族长又使个银币。
“嘿嘿,我告诉你们,我家里有十二个妾,知道咋来的吗?”
县尉怪笑:“皇帝爷爷说了,这交趾是咱们汉人最大,这天下是咱们汉人的,其他人都是奴隶。”
这一听,好像移民交趾也不错啊。
大明最底层就是佃户了,但佃户和奴隶可不一样,奴隶随便打死,佃户可不行。
“可记好了,不能让这些人得到武器,他们是从战场上退下来的,是能打仗的,一定记好了。”
县尉叮嘱一番,便下值了。
晚上,这一族人坐在一起商量。
所有移民都是以家族的方式移民,家族共有一张纸,上面写的明明白白,地里有多少人在耕种。
“咱们也没家丁了,怎么把这些人变成佃户呢?”
“不是佃户,是奴隶了。先哄住呗,再一点点变成咱们的奴隶。”有人建议。
“听说县尉的兵,可以雇佣,咱们可以雇佣他们呀。”
这回大家都明白了,一人四张奴契,人是这么来的。
先给几个奴隶用着,用这些奴隶,把种地的变成奴隶,不就有势力了吗?
一个县的人口多寡,是按照地来划分的。
皇帝赐了很多土地,但土地都是分散的,有熟地多少,生地多少,森林地多少。
像开发过了的县城,分的地就会少,人口就很多。
像森林多的地方,就是人少地多,但这些土地,需要有人去开垦。
陶县尉掂量着银币回家,想沽酒喝,都喝不到。
交趾人是富,但没有物资呀,物资都得靠内地供应。
而且战争刚刚平定,过来做贸易的商贾并不多。
所以,交趾物资匮乏。
广西兵个个富得流油,但想吃个罐头都吃不到。
当然,他们虽富,但娶的娘们多,生的孩子也多,就像这陶县尉,纳了十二个妾,家中有十五个小崽子。
平均算下来,其实也不富裕。
还得玩命干。
坐在桌子前,看见盘子里的菜,眼珠子都绿了:“怎么又是菜啊?我是兔子呀?天天吃菜吃菜吃菜,老子当兵的时候,都不吃这个!”
“官人,买不到肉啊,听说那物资船到了港口,就被一抢而空了,根本就到不了咱们这小地方。”
陶县尉道:“那些该死的商贾,咋不过来做生意呢?老子有多是钱,花不出去啊!”
为了方便接收移民。
朱英下令,在各地建筑港口。
每天都有大批次往返内地和交趾的船支。
大明通往交趾,主要有三条路线,一条是走陆路,穿行广西,一路南行。
一条是在内地走河,到了广西凤凰府改走海船,走海船沿着交趾停靠,江南移民,就是走这条路的。
另一条路,则是全程走海。
但基本都是走内河,再走一段海,多在鸿基港停靠,然后再改走江船,毕竟大海上有倭寇,风浪又大,出了点事谁也担不起责任。
大明到交趾的航线,非常繁忙,每天都有上万艘船支往来。
但是。
移民速度慢,是慢慢移,带着家产、拖家带口的移民。
这就使得物资船,无法及时运送。
想来交趾做生意的,根本无法走内河行船,因为都被官船拥堵住了,要么走陆地,一点点挑着过来卖;要么全程大海,冒着倭寇的风险过来做生意。
移民船,也不是空船回去的。
他们会装着水果去凤凰府,凤凰府都是罐头厂,制成罐头去北方贩卖。
所以交趾百姓,天天都在赚钱,却花不出去钱。
交趾百姓,绝对是最富的。
“凑合吃吧,到冬天自家鸡鸭就能吃到了。”
“等自家鸡鸭养大了能吃了,我把骨头都吃了!”
陶县尉抹着眼泪吃这水泡菜。
交趾上下,都不太能吃得上肉,朱英也不例外。
柬埔寨。
如今是真腊王朝的末期,国王庞哈·亚特垂垂老矣,而党争已经极为厉害了。
去年捡便宜,攻入占城国领土。
被明军强占北方两个省,后来柬埔寨给了大笔粮食,明军才撤出柬埔寨。
之所以叫柬埔寨,是音译,宋代称为真腊,又名真里富,元朝称为“甘勃智”,明初称“甘武者”,宣德年间就翻译成柬埔寨。
郝暄慢悠悠去金边,出使柬埔寨。
而闻听明使要来,庞哈立刻派兵护送。
大明对安南展开屠杀,让柬埔寨上下感到极致的恐惧,奈何天兵就是天兵,柬埔寨除了微弱地形优势外,没有任何抵挡天兵的办法,只能祈祷佛祖,让天兵病死,不要来打真腊。
郝暄耗时一个月,才抵达金边。
柬埔寨给他最高规格的接待。
庞哈拖着老迈的身体上朝,他的儿子们随侍左右。
他这些儿子,没一个省心的,党争也是这些儿子搞起来的,哪怕外敌环伺,他的儿子们也不消停。
“天使,皇帝陛下可有怪罪臣下之意?”庞哈有些恐惧。
以前没和大明接壤,知道大明厉害,但没想到厉害到这个地步,真腊精锐,在明军面前就是纸糊的。
“陛下何等胸襟,岂能在乎区区小节?”
郝暄倨傲道:“我天朝疆土,从南到北两万里,从西到东一万里,是你柬埔寨国几百倍。”
“而陛下,对天下掌控到极致。”
“我亿万明人,对陛下尊崇到了极致。”
“治理如此庞大的疆土,自然日理万机,而陛下能拥有如此疆土,就是因为胸襟广阔,如海水一般有容人之量。”
庞哈和柬埔寨臣子王孙十分震恐。
几百个柬埔寨这么大啊。
上亿明人?那岂不能分分钟灭亡柬埔寨?
关键看郝暄的神态,不像是吹牛啊。
废话,大明士大夫哪个不是倨傲到了骨子里?吹点小牛的毛病,真改不了。
“天使,我真腊愿派出使臣,愿向陛下称臣纳贡,奉大明为宗主国。”
话音方落,郝暄嗤笑:“凭尔也配做天朝藩属?”
庞哈觉得十分屈辱,我真腊曾经是中南霸主啊,你竟然瞧不起我?
“请王上莫要见怪,外臣说话直来直去,盖因读书不佳,考不中举人。”
郝暄越解释,越让人家觉得瞧不起他们。
庞哈则满脸懵:“何为举人?”
“哼,自然是天朝科举,敢问王上是用何人治国呀?”郝暄蔑视。
庞哈左顾右盼,都是我的亲信治国呀。
“哈哈哈!”
郝暄大笑:“我大明,乃以读书人治国,天下人皆可读圣贤书,十年寒窗苦,研读经义,钻研圣贤道理,然后凭借科举考试,登榜及第。”
“然后进入翰林院观政,择优而仕,再从县尊做起,一步步升到中枢。”
“再入阁部,为陛下佐政治国,能者上庸者下,为国谋福,为百姓谋太平。”
庞哈第一次听说,官员是考的,那奴隶主阶级能同意吗?
真腊还处于奴隶转封建的过渡时期,旧贵族垄断权力,推着几个儿子进行党争。
当了几十年国王,庞哈立刻就发现,这个制度好啊,起码皇帝权力大呀。
“敢问天使,若有老贵族反对当如何?”庞哈这一问,让堂中诸多官员心头一紧。
真腊是世袭制,农是农,商是商,官员永远是官员。
“在下不过区区秀才,连个举人都不是,如何解答王上问题?”郝暄不傻,他没忘自己的目的。
他不是帮助真腊来了,而是削弱真腊来的。
“何为秀才?”庞哈就像个十万个为什么。
郝暄给他讲解一下科举,秀才、举人、进士的区别。
“天使才高八斗,才是秀才?”
庞哈见识到大明的可怕了。
“大明进士公有十万,在下这样的秀才,不下有百万人,王上有何奇怪的?”
郝暄也无奈,秀才太卷了,不然他能来交趾当官吗?
这就是大明的底蕴。
百万识字的人啊,又有雄兵几十万,真是天朝上国啊。
庞哈发现惹不起惹不起。
“王上,我天朝有两千万人识字,能精研文字的超过百万,而管理广袤的疆土,我大明有三百万大军。”
庞哈不信,我真腊都没这么多人,还两千万人识字,你开玩笑吧?
可郝暄鄙夷地看着他:“大人不信,可去交趾看看,我交趾人人识字,哪怕是三岁孩童,也认得字。”
这点是真的,交趾都是江南士绅的移民,都是大明精华。
“怎么可能?”
柬埔寨上下震惊。
郝暄笑而不语:“因为大明是天朝,识字是基本素质,哪有不会的?”
这是吹了,大明文盲率还是很高的,但和同世界任何国家比起来,识字率绝对是第一。
庞哈要派人出使大明,再派人去交趾看看,是不是真的。
“王上,外臣此来。”
“一来是答谢贵国派遣农人,帮上国种植。”
“二来是我大明移入一批人进来,刚好稀缺物资,想请……”
郝暄看见庞哈正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