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千零一十一章太子殿下仁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
    第一千零一十一章太子殿下仁德 (第1/3页)

    老者感激涕零,双手颤抖地拽着朱瀚的衣袖,泪眼婆娑:“王爷仁义,我等世世代代感念大明皇恩!”

    朱标环视四周,见百姓面露喜色,心中却仍有一丝忧虑,低声对朱瀚说道:“皇叔,此事若不彻查到底,恐怕只是治标不治本。”

    朱瀚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目光沉静如水:“放心,标儿,这只是个开始,百姓的信任要一点一滴地建立,我们要做的远不止于此。”

    朱标收回凝望的目光,轻声道:“皇叔,今日一查,果然发现不少问题。昌平之事尚且如此,其他地方恐怕亦有隐忧。若不细查,恐怕难以彻底解民忧。”

    朱瀚微微颔首,眼中闪烁着深思之色:“标儿,治国如理田,田不细理,终究荒芜。此事非一朝一夕之功,需得从根源入手。”

    朱标眉头微皱,似有所思:“皇叔所言极是。只是这根源……牵涉颇深,怕是要费一番功夫。”

    “功夫总要费的。”朱瀚微微一笑,语气平缓而坚定,“我们不妨从田亩赋税的细节入手,既然此次丈田暴露了问题,不如顺势而为,全面清查,并制定一套更为妥善的丈田制度,以防日后重蹈覆辙。”

    朱标目露思索之色,沉吟片刻后道:“皇叔,依之见,或可召集几位德高望重的士绅地主,让他们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毕竟他们深谙田亩之道,或能助一臂之力。”

    朱瀚深深看了朱标一眼,笑道:“标儿,你愈发成熟了。治理天下,正需集思广益,广纳贤言。此事可行,择日便召集各方人士,共商大计。”

    说话间,身后一名随从快步走来,低声禀报道:“殿下,王爷,县衙李大人已在府衙设宴,邀两位殿下前去共议昌平之事。”

    朱标轻轻哼了一声,眼中浮现几分不屑:“皇叔,方才还惊慌失措,如今倒是殷勤起来,怕是有话要说。”

    朱瀚淡然一笑,目光沉静:“既然他有话要说,咱们便听听。走吧。”

    今日街头巷尾的话题,却不再是柴米油盐,而是围绕着上午的丈田之事,人们三五成群地围聚在茶馆、巷口、甚至是布坊门前,低声议论,神情中满是期盼与担忧。

    在街角的一家茶铺里,几个身着粗布衣衫的老农围坐在一起,捧着粗瓷茶碗,神色各异。一个花白胡须的老汉放下茶碗,低声说道:“各位乡亲,这次朝廷亲自派人来丈田,还带着太子殿下,我看这事儿,怕是要动真格了!”

    一个瘦削的中年汉子闻言,眉头紧锁,叹道:“动真格?张老哥,我劝你别抱太大希望。咱们这些年被丈田的官差折腾得够戗,这回又有何不同?”

    旁边一个年纪较轻的汉子闻言,顿时不服气地道:“你这是说的什么话?今日丈田的是太子殿下和瀚王爷,你们可看到王爷亲自拿着尺子丈量,那可是实打实的啊!”

    坐在一旁的一个妇人放下手中的针线,皱着眉头道:“这事儿还不好说呢!过去的县太爷也说要为百姓做主,可最终还不是敷衍了事?你们说,这回太子和瀚王能真的管到底?”

    茶铺老板此刻也插话进来,一边擦着桌子,一边摇头道:“你们呀,就是心里没底。这次可不一样,我可是亲眼见到瀚王爷和太子殿下亲自下田,连官差都不敢作假,百姓们都说,这次朝廷是真要为咱们伸冤了。”

    众人听后,纷纷点头,但仍有人面露忧色,一个戴着斗笠的老农靠在茶桌边,叹息道:“但愿如此吧!咱们这几亩薄田,可都是祖上留下的血汗地,再这样胡乱丈量下去,怕是连活路都没了。”

    另一边,在米铺前,几个挑着扁担的粮农也围在一起议论纷纷。

    一个壮实的汉子抹了把额头上的汗水,咬牙道:“我这田亩去年就被多算了三亩,每年交的税比过去翻了倍,家里孩子都快吃不上饭了。这回若是真能还我们公道,我就是再多种几亩,也心甘情愿。”

    一旁的年轻伙计附和道:“你说得对,今日丈田官都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