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七章百姓纷纷到民情司诉苦 (第2/3页)
须立即采取措施,帮助这些受灾的百姓度过难关。”
朱标点头表示赞同:“皇叔放心,儿臣即刻命户部调拨粮食与救济款,务必在最短的时间内送达灾区。”
老者闻言,激动得热泪盈眶:“多谢王爷、多谢太子殿下!您们真是我们百姓的救星啊!”
随着“民情司”的正式运作,大明皇朝与百姓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朱瀚与朱标每日都会亲自前往“民情司”,倾听百姓的诉求,解决他们的难题。
阳光透过薄雾,洒在“民情司”古朴的屋檐上,朱瀚与朱标并肩步入庭院,准备开始新的一天工作。
“标儿,今日可有特别的安排?”朱瀚边走边问,目光温和地看向朱标。
朱标微笑着摇了摇头:“暂无特别安排,皇叔。不过,我听闻昨日有几位从偏远山村赶来的百姓,他们的诉求似乎颇为急切,我打算先听听他们的声音。”
朱瀚点头赞同:“甚好。百姓之事无小事,我们需时刻铭记在心。”
两人步入“民情司”的大堂,只见几位面容憔悴的百姓正焦急地等待着。他们见到朱瀚与朱标,纷纷起身行礼,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诸位乡亲,不必多礼。”朱瀚温和地抬手示意众人坐下,“你们远道而来,定是有急事相求。请放心,今日我们定会尽力为你们排忧解难。”
一位年长的村民颤巍巍地站起身,声音中带着几分哽咽:“王爷、太子殿下,我们是来自云隐村的村民。近年来,村中河流干涸,庄稼连年歉收,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我们恳请朝廷能伸出援手,帮助我们重建家园。”
朱瀚闻言,眉头紧锁。他转头看向朱标,眼中满是忧虑:“标儿,此事非同小可。我们必须立即采取行动,不能让百姓继续受苦。”
朱标点头表示赞同,随即对身旁的侍从吩咐道:“速去传令户部,调拨粮食与种子,并派遣水利专家前往云隐村勘查河流干涸的原因,制定解决方案。”
侍从领命而去,村民们闻言,纷纷跪倒在地,感激涕零:“多谢王爷、多谢太子殿下!您们真是活菩萨转世,救我们于水火之中啊!”
朱瀚连忙上前扶起众人:“乡亲们快快请起,这是我们作为皇室成员应尽的责任。你们放心,我们定会全力以赴,帮助你们重建家园。”
随着侍从的迅速行动,粮食与种子很快便送达了云隐村。同时,水利专家们也抵达了现场,对河流干涸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勘查,并制定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云隐村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朱瀚与朱标在“民情司”的声望也日益高涨。
百姓们口耳相传,称他们为“民心之二圣”。这一日,两人又如往常一样,早早地来到了“民情司”,准备处理新一天的事务。
刚步入大堂,便见一位身着官服的中年男子急匆匆地走了进来,神色凝重。此人乃户部尚书李靖,掌管国家财政与物资调配。
“瀚王爷、太子殿下,臣有要事禀报。”李靖行过礼后,直奔主题。
“李尚书,何事如此紧急?”朱瀚关切地问道。
李靖神色凝重,双手呈上一份文书:“王爷、太子殿下,近日我国北方边境遭遇百年不遇的大雪,导致多处房屋倒塌,牲畜冻死,百姓生活困苦不堪。此乃边疆急报,请二位殿下审阅。”
朱瀚接过文书,与朱标一同细细阅读,眉头越皱越紧。读罢,朱瀚抬头看向李靖:“李尚书,边疆百姓遭受如此大难,朝廷必须立即行动。你估算一下,需要多少物资才能缓解当前困境?”
李靖早有准备,迅速回答道:“根据急报所述,至少需要粮食五十万石,棉衣十万件,以及重建家园所需的木材、石料等物资。此外,还需派遣医术高超的医师前往,以防疫情爆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