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百七十二章 战争与和平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八百七十二章 战争与和平 (第2/3页)

然道:“便是强如汉唐,终究化成了土。”

    武当山元代以前文化遗物早已毁于兵燹,明末齐初,文物又屡经天灾人祸破坏,特别是金、银、珠、玉等珍贵质地的像器大多流失。

    广德初年,部分百姓在老营附近,收铜像一千多斤变卖,被官府制止,涉事者皆被处于流放之刑。

    后又发现流民偷挖铜像约一万斤,砸毁毁铜像数百斤出售,亦被制止,流民被施以仗刑,并被驱逐出均州。

    虽然广德皇帝致力于灭佛废道,对道士打压尤甚,然而面对这种公然盗抢的行为,官府不得不给予罪犯惩罚。

    然而由于惩罚过轻,导致此后数十年间,倒卖之风愈演愈烈。

    广德五年,均州典吏勾结提点太监,擅自‘发掘地下埋藏的铜像,支援天心城农业生产’。

    强令衙役、道士到太和宫、南岩宫、赐剑台、老君堂、老营宫、金沙坪、遇真宫、襄府庵、张爷庙、迎恩宫等处,共计收铜像四万八千斤,另收铁像两千斤,全部卖给法国、意大利外商,得银十八万两。

    广德六年,典吏、道长又以‘向真武神化斋偿还债务’为名,组织衙役多人,登上太岳山打毁铜像、供器,历时数月。

    据二十一个宫观统计,这次打毁铜像两百尊,折铜两万斤。

    其中;玉虚宫一尊明制铜铸鎏金真武像,重达三千八百斤。据亲历者供述,为打砸这尊铜像,整整花费了三天时间,衙役们先用柴炭烧,又用钢钻钻口,后用铁锤铁锤打破。仅头和肩的铜,需要八人才能抬动······

    ········

    刘若兰触景生情,思绪翻飞,悠悠然道:

    “太岳山没葬送在闯贼、明军手上,险些让我朝这群贪官污吏给毁了。”

    随行提点太监、主庙道长、七十二观道长纷纷跪倒在地,连连称罪。

    “朕乏了,回去吧,回宫。”

    陈名夏诧异道:“圣上,还没登顶天柱峰呢。”

    “不必登顶了。”

    天授女皇决心返回天心城,因为天柱峰上那个神像恐怕不能帮助她解决大齐面临的问题。

    一众道士都跪在地上,刘若兰旁若无人道:

    “自唐代以下,仙山屡遭浩劫,真武神连自己都庇佑不了,又能庇佑何人?”

    ~~~~~~~~~~

    天授皇帝从武当山回来的第二天,神圣罗马帝国银行便拒绝了齐国展期的请求。

    大齐所剩不多的信誉已让刘无忌和长公主挥霍殆尽。

    驻守天心城的各国使者向天授女皇表示:

    考虑到齐国岌岌可危的财政状况以及不稳定的政局,本国银行将不考虑展期事宜,因为那和送钱没有任何区别。

    十月初一日,驻守天心城向天门大街三十三号的英国使馆大使约见首相陈名夏,不列颠人不无威胁道:

    “所有在定居大英定居的齐人,只要开始向英国纳税,他们便是英国国王的子民,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能绕过英国,伤害这些公民,剥夺他们的财产。”

    大使特别提醒,让齐国放弃所有在英国刺杀迁徙人士的企图,没错——他们将卷走大齐财富的那些贪官污吏称为迁徙人士——否则,齐国将承担相应的代价。

    同月,意大利、法国使者,都向陈名夏表达了类似的要求。

    陈名夏震怒。

    在大齐,除了天授皇帝,还没人敢这样对自己说话。

    这些洋鬼子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

    既然债务展期不成,追缴海外逃官又化作泡影,剩下的,就只有“以战化债”这一条路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