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废与不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废与不废 (第2/3页)

,比起自己无锚印钞,章越有锚之法,自是胜了数倍。

    不过高太后一句话下,表示自己仍不打算用章越复相,显然要让对方去河北。

    高太后放下奏疏道:“建州交引所的事让都堂议一议。”

    说完高太后起身走到了帐外的皇太子面前。

    皇太子面色一凛立即在高太后表现出拘谨之状。

    高太后问道:“听程侍讲言语,大学你已读至格物了?”

    皇太子道:“孙儿愚钝,尚在'诚意'章揣摩程师'主敬'之说。”

    高太后经学并没有什么研究。

    皇帝太子通过经筵日讲,通过儒生的教导下,悉心并谨慎地选择以后整个国家的意识形态方向。

    但高太后主张的治国就是一切以‘人情’为本。

    高太后道:“敬字甚好,忠孝莫不是由敬字而生来。法度不外乎人情,此仁宗皇帝垂训也。”

    “孙儿谨记教诲。”

    高太后微笑道:“难为你日日侍奉,今夜先回宫歇息吧。”

    皇太子心底一凛,旋即想起蔡确等几位宰执对自己的再三叮嘱,切不可有须臾离开天子左右。

    皇太子道:“孩儿不累,孩儿愿在这里服侍陛下,等陛下康复。”

    高太后点点头道:“真是个孝顺的孩子。”

    说到这里,高太后心生感叹回头看了一眼,帐内仍是躺卧在榻上的官家。

    ……

    司马光再度抵京之日,恰值仲夏。

    甫至京师,司马光便急呈《乞开言路札子》,请求朝廷能够广开言路,无论有官无官之人,但凡了解朝廷阙失,以及民间疾苦的人都可以投实封状。

    司马光府上程颢前来拜访。

    此时汴京已有些热气,他正见司马光身着葛布短褐,让仆人二十箱《资治通鉴》书卷搬入书斋。

    二人忙碌完了后方才在梧桐荫下对坐。仆人给司马光和程颢上了茶。

    粗陶盏中茶汤寡淡,程颢看了司马光所食所用都是简朴至极,由衷地感慨了一番。

    司马光抚卷叹道:'自《资治通鉴》成书,天下人争相求阅,然而未看了一页,便已是欠伸思睡,打起了呵欠。”

    “能阅之终篇者,惟王胜之(王益柔)一人耳。”

    程颢道:“王胜之真好学之人,可惜恃才傲物。”

    司马光道:“明道先生,无事不登三宝殿,此来有何事教我?”

    程颢执礼而答:“不敢当,只是有一事不明,司马公甫至京师,便急呈《乞开言路札子》,但其中有一言‘对百姓无产业之人,虑有奸诈,责保知在,奏取指挥,放令逐便。’何意?”

    程颢在问司马光,对于没有产业的老百姓,必须有人作保才可以发言。

    司马光道:“明道先生博通经史,岂能不知?”

    程颢道:“王介甫曾言‘更改法制,与士大夫多为不便,与百姓何为不便?’”

    “今司马公不许黔首进言,却是要让谁人开口?”

    司马光道:“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这是孟子的话,天下政事当然要让有恒心恒产者来言之。无产者言之,只恐是胥吏教唆。”

    “我当年不能以至诚格君心,遂使安石独担其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