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二三章 当为主人(求票票) (第3/3页)
*
“兄弟!”
“中原水灾还在持续,咱们真的……要调遣力量,帮着秦国将水灾压下?”
“……”
立于高山之巅,头顶交错一处的墨色云层,风卷翻滚,气势涛涛,眺望极远处的城池、村落所在,一语多清亮。
话语间,伸手一抓,便是一缕缕细雨入手,内力护体,隐隐化罡,外在之力不侵。
“中原之地,也有咱们的不少兄弟。”
“他们有求救之讯传来。”
“既然有讯,当有所应。”
“只是一些粮草,好歹帮着他们渡过水灾。”
轻抚手中一柄宛若门板一般的巨大剑器,手臂轻抬,些许的锁链之音震荡。
一语多沉。
多有力。
“那些人求救的讯息,未必为真。”
“自从泗水郡的事情发生之后,数十万农家弟子流散。”
“江南陆丰的墨家之事,就是那般。”
“十年前,万人墨家弟子入南海郡。”
“十年之后,还自认墨家弟子的寥寥无几,北上离开陆丰的更是少之又少。”
“农家弟子,也是那般。”
“多年来,他们得到了田亩,有了崭新的日子,和咱们几乎没有什么联系了。”
“现在水灾如此,又有了联系。”
“……”
内力运转,将手中抓取的些许雨水蒸腾,对于农家接下来赈济中原水灾之事,自己拦阻不了。
要赈济那些是否还是农家弟子的人?
无用?
白费力气?
就算现在赈济了,待水灾过去,他们的日子又会归于先前,又会忘了农家?
自己等人可以得到什么?
何况,还是帮着秦国赈灾?
岂非荒谬?
这段时间,没有派人将中原水灾搅动一番,已经算是助力了。
“农家!”
“农家接下来需要恢复力量。”
“需要走农家最初的道路。”
“他们既然还传来求救的讯息,当自认还是农家的人,起码心中还是有农家的。”
“这一点就够了。”
“至于帮着秦国赈灾,其实,也是帮着咱们自己。”
“水灾如此,诸郡县域乡里皆乱。”
“正好趁着这个机会,将农家的根扎入其中,以待良机。”
“在琅琊、东海等地,农家已经继续拓展力量,难以有更大的作为,唯有中原是好的机会。”
“兄弟,你明白我的意思。”
“这件事……交给你最为放心。”
“……”
屈指弹了一下手中的巨型剑器,一股无形之力掠过剑体表面,将浸润、流淌其上的水珠全部化去。
自泗水郡六堂分崩离析之后,多年来,自己一直努力重聚农家之力,努力的想要恢复农家力量。
想要重现农家的声势!
很难!
真的很难!
这些年来,秦国对山东诸郡的掌控越来越强,尤其是户籍民册的束缚,使得农家弟子行走越来越不便了。
继续待在琅琊等地,早晚出事。
当有离开。
近年来,已经将农家之力向着临近琅琊的郡县渗入,有所得,就是太慢!
这一次的中原水灾,天赐良机!
和兄弟多年相知,自己所想,兄弟不会不知道,只是农家内部有一些人不愿为之。
理由,如兄弟刚才所言,还有更多。
“我会尽力而为。”
“农家!”
“农家最初的样子,就是一些耕作在田亩上的人。”
“数百年过去,农家回来了。”
“兄弟,根据消息,在砀郡之地,发现梅三娘她们的踪迹,是否派人将她们擒拿镇压!”
“……”
让自己去做?
事情不难,唯有觉得有些怪异而已。
秦国为了灾情出力,极力赈灾。
眼下,农家也要赈灾?
岂非奇特?
“梅三娘!”
“田言也来了?”
“……”
抚弄手中巨剑的黝黑手掌一顿,梅三娘她们?脑海中直接浮现一些人当年的影迹。
这些年来,她们多不在中原,多在关中,多在渭南,多在什么连山宗!
现在。
她们敢出现在中原了?
梅三娘也就罢了,另一人的行踪更加紧要!
“田言!”
“好像没有跟着。”
“只有梅三娘和那个胖小子。”
“她们在中原行走,似乎没有什么目的,只是在中原闲逛,可能在收一些门人弟子!”
“也可能是有另外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