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兰亭集序 (第2/3页)
日有幸,书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降落在天上人间。
众所周知,王羲之书法登峰造极,《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其书法平和自然,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可谓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花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
书圣的书法,入木三分,即便有人想仿,恐怕,也仿之不来。
现在,就请出王羲之的绝世瑰宝,《兰亭集序》!”
风十三娘说完,妩媚的看着雅座上的拓跋。
便有几名侍女小心翼翼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请出来。
侍女抬着《兰亭集序》于宾客席间行走,让客人们慢慢观赏。
宾客赞誉之声自是不绝于耳。
就连那个只知道淫乐的东平王,也庄重肃然起来,恨不得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据为己有。
拓跋仔细看了那字,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确实是王羲之的真迹,连他也看得怦然心动。
客人在观赏的期间,十三娘来到拓跋跟前,微微福身后媚笑道:
“素闻高阳王殿下,不但骁勇善战,书法更是大魏一绝,想必高阳王殿下,也喜爱王羲之这绝世瑰宝。
所以十三娘今日才斗胆,邀请殿下光临天上人间。”
“好,谢风老板盛情相邀,今日得见书圣真迹,即便是拍不到,也是开眼界了!”拓跋微微颔首道。
风十三娘又微微福身,而后回到舞台中央,伸手向前按了按,媚笑道:
“诸位贵客,都看过书圣的《兰亭集序》,相信真伪,诸位都心里有数了吧。”
她稍顿一下,看着客人热烈喜爱的反应,又道:
“现在就开始竞拍,底价黄金一千两!”
有些客人虽然喜欢,自知会有很多贵胄门阀争夺,也就只能瞧个热闹,看看这绝世瑰宝会拍到什么价格。
果然,陆陆续续就有人出价了。
独孤忠诚大司空和户部尚书闾望,常山王,东平王等都开始叫价,最后东平王的价码去到了十万两黄金。
众人心道,这价格应该再上不去了吧?
最近风头颇盛的洪门门主秦少卿,之前是一言不发,在众人以为是东平王的价格最高的时候,他竟一口价出到十五万两。
东平王虽然恼他跟自己抬杠跟自己抢这瑰宝,但碍于拍卖场公平竞价,价高者得,他即便是东平王也没办法。
其实他和那些官宦贵族门阀不是没有钱,是怕自己出得过于高价,陛下知道后会问他们这钱的出处。
眼看十五万无人出价的时候,宾客都想,没想到这书圣的瑰宝,竟然落在洪门黑帮手里了。
还真是天大的笑话!
这不是有辱斯文吗?!
却有个侍女拿着个纸条来到风十三娘身边,幕后却有人出价二十万两黄金。
“各位宾客,现在有人出价二十万两,还有没有客人出得比这个价格更高?”风十三娘不动声色的笑问。
宾客都蔫了,二十万两黄金,可不是二十万块豆腐,即便是二十万块豆腐,也不是普通人就出得起的。
结果不言而喻,被幕后之人得了去。
“那神秘之人,到底是何方神圣?”东平王悻悻然的问十三娘。
“对不住东平王殿下了,这拍卖场有规矩,如果客人不愿意透露自己身份,我们是不能泄露客人身份的。”风十三娘微微福身,抱歉的对东平王道。
东平王甩甩袖,和一众王孙公子悻悻然离去。
其他客人也陆续散去。
拍卖结束后,风十三娘在她奢华的闺房接待了拓跋。
拓跋的侍卫分布在天上人间的每一个角落以及风十三娘的闺房外。
上来的每一道酒菜,战英都先在门外检查了才放行。
其实他们也都知道,如风十三娘要下毒,又岂会在这些酒菜下毒,她有的是法子下毒。
只是战英循例还是要检查罢了。
风十三娘今晚特别的香,也特别的妩媚。
拍品过后,她又换了套金线华服,梳洗一番化了个精致妆容,才来见拓跋。
美人未到香先至,风十三娘手里捧着个黄杨木长匣子,匣子雕琢着竹林七贤。
风十三娘先把匣子放在一边,再亲自执金壶,给拓跋斟酒。
“十三娘不必客气,你既是东道主,又是大美人,本王怎能让你站着服侍喝酒,坐吧。”拓跋客气的伸手道。
“谢谢高阳王殿下,能从高阳王殿下嘴里听到这大美人三字,十三娘足以慰平生了。”风十三娘笑道。
“风老板今晚请本王来,难道仅仅是想请本王,观赏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拍卖?”拓跋问。
“如果十三说请殿下到来,是想一睹殿下风采,殿下会否觉得十三,不安分守己?”风十三娘风情万种的笑道。
风十三娘眼里满是仰慕之色,还略带有些幽怨的看着眼前人。
“风老板说笑了吧,风老板阅人无数,本王怎么就入得了风老板的眼了?”拓跋哈哈笑道。
“高阳王殿下,以为十三每日的入幕之宾,便都是十三的裙下之臣吧?”风十三娘又不无幽怨道。
拓跋不置可否的看着风十三娘。
“若殿下如此想,就错了。所谓的入幕之宾,也只是能和十三喝杯小酒,谈谈风月罢了。”风十三娘幽怨道。
“……哦,那是风老板的**,不必跟本王解释。”拓跋淡然道。
风十三娘看着拓跋那雍容俊美孤冷出尘的脸,带着淡淡的哀愁,幽幽道:
“是啊,我十三娘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高阳王殿下,又怎么会在乎呢。”
“风老板不要妄自菲薄,风老板艳名远播,想来风老板的那些入幕之宾,哪怕是能与风老板喝上一杯薄酒,也是非常荣幸的。”拓跋客客气气道。
风十三娘见拓跋并未为自己美色所动,又妩媚的笑道:
“其实十三娘请殿下过来,是想送一件礼物给殿下。”
“……礼物?”拓跋略为蹙眉。
风十三娘站起来,拿过刚才那个匣子,放在拓跋面前。
“竹林七贤,雕琢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光看这匣子,就非等闲之物。”拓跋看着那木匣子道。
而后不无感慨:“想那嵇康七人,当初在竹林喝酒纵歌,是何等肆意酣畅,最后还是各分东西。”
“天下无不散的宴席,能聚首畅饮,已是莫大的缘分。”风十三娘别有深意道,“就像今晚,你我能共聚,也不知是多少年修来的缘分。”
“……”拓跋默默看着木匣子,对她话中之意,并无兴趣。
见拓跋并无打开匣子的打算,风十三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