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一部 招安 第六十六章 岱岳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第十一部 招安 第六十六章 岱岳 (第3/3页)

死为贼,为祖宗羞,死后如何有面目见爹爹面!”他花家本是将门,虽然不是什么元勋功臣之后,祖上三代却也都是将家,否则花荣也没办法年纪轻轻就练出一身好武艺,更作了清风寨的知寨了,在他心,武将当为国杀敌,这原是天经地义的事。

    只是转念一想,又觉不可尽信,这高强是什么人?端的狡诈无比,梁山遇到他只有吃瘪的份,他却从来没有在梁山手吃过败仗地,焉知这招安的话语不是他设下地诡计,想要将梁山军从水泊诱出,一举杀尽?

    见花荣嘴巴动了几下,却没有说话,高强心知他还有疑虑,火候未到,不可操之过急,便笑道:“兹事体大,花头领若有心时,尽可放长眼色来看个明白,看某究竟是真心招安还是假意诓骗!如今花头领只需尽快将伤势养好,他日招安之事少不得还要劳烦头领。”说罢拱了拱手,便转身出去了。

    又过几天,四月二十四日,高强招集诸将,说道自己要去看泰山大会,任原争交。诸将听了尽皆愕然,心说哪有前敌的大帅没事作,跑去看人相扑的?纵然是号称三年无对手的巅峰对决,这也忒胡闹了些。

    诸将纷纷进谏,高强却左右不听,且说为免扰民,更省得被朝廷知晓了,御史台少不得要参劾他擅离防地,今番须是微服前往,只作寻常香客打扮,命曹正、朱武带五十个心腹牙兵相伴,余外便是燕青,只要瞒住监军一人。

    诸将苦劝不住,只得依从了,好在刚刚经过大战,梁山方面也安分的很,这一路安全问题倒不用担心;至于监军杨戬,却在这大营住不惯,早几日带着张顺那一百水鬼搬到郓州城去住了,高强此去五七日便回,料也无妨。

    于是朱武建议,用十几辆驴车驮些布匹,扮作南方来贩木棉布的客商香客,将弓箭都藏在布匹,众牙兵换了装束,身藏短刃,向李应讨了两个干练的庄客作向导,一行出了李家庄大营,径往泰山来。

    这泰山乃是在兖州和齐州交界之处,当地县治乃是奉符县,即今泰安东南,从此往东行不足百里便至。那岱岳大会取的是东岳圣帝地诞辰之日,四方香客皆至泰山进香,徇为盛事。

    说起这泰山地岱岳大会,其实倒跟大宋朝廷有莫大关联。当年真宗在位时,辽国南侵,虽然大家打了个不分胜负,宋朝在谈判还迫使辽国把已经到手的关南之地吐了出来,不算太丢人。不过被人打到家门口签订了澶渊之盟,这说起来叫做城下之盟,说出去也不大好听。

    真宗班师回朝之后,一看朝野多有怨声,激进者不时放言要打回燕云去,一时间社会局面很不和谐。此时就有宰相王钦若出来建议,封禅泰山以表功绩,也可粉饰太平以安众心。

    要说这位王宰相军国大事不大来得,当初辽兵南下,他第一个就说迁都以避,被寇准骂了狗血淋头。不过这封禅的建议倒很合皇帝地意思,真宗皇帝当即采纳,花费了无数银钱,在泰山上轰轰烈烈搞了一场封禅大典,册封泰山神灵为天齐仁圣帝,又捣鼓出赵元朗为赵宋之祖,也封个神号,自己当然也弄了个尊号,长长二十几个字,志得意满,浑然不顾靡费钱财,天下骚然。这奉符县的县名也是从那时改过的,奉的就是天降的天书“大祥符”三篇,因此高强给宋江写天书这一招,其实一点都不新鲜,都是古人用烂了的玩意。

    不过这次封禅一开,泰山一带的香火经济顿时兴旺起来,一年一度这么延续下来,天帝生辰便成了一桩盛事,每年这个时候前往泰山进香或者营商的人多达数十万,其架势和现在的全民旅游登山比起来当然有所不及,不过在那个时代算得上罕见之举了。

    高强在这种进香潮间行走,其速度可想而知,好在算算日来得及,他也不忙,只是一路走一路寻思:我也没电话订房,瞧这架势到了泰山多半没客店住了,难道要露宿野外?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