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一部 招安 第三十六章 张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十一部 招安 第三十六章 张荣 (第2/3页)

中却一震,暗道:“这官儿说的原是不错,我梁山近年来虽然好生兴旺,遇到这姓高的官儿却屡吃败仗,莫非此人就是我梁山克星?”

    高强见他的表情,知道对于自己的话消化的不错,暗暗点头,心说这张荣倒有头脑,不枉了历史上立那一桩功劳。此人既然是抗金英雄,高强便对他另眼相看,梁山上有这样的人物汇聚,也算不枉了高强一番苦心。

    当下命张荣自去选了一只小船,回转梁山给宋江送信。

    高强转过头来,见诸将意似不解,笑道:“众将官,可是见史虞候苦战才擒了这贼,本府却将他轻轻放走,心中疑惑?”

    不待诸将应答,高强已经续道:“此人号称张敌万,适才史虞候与他对敌时,听说众贼兵都为他站脚助威,可知此人在贼伙中甚有威名。如今一战而为我擒,将他放了回去,必定群贼震动,大张我官军气势。”

    他指点着梁山的方向,喟叹道:“闻听此贼众达数万,已经养成气候,若要平定实非一日之功,靡费粮饷无数,所杀者又无非我大宋百姓,实属无谓。因此本府有意软硬兼施,击其冥顽,威其首脑,而后招诱其胁从,此贼便可瓦解矣!”

    诸将听见高强这番言论,尽皆拜服,口称“相公神算,人所不及也!”——古代演义中常见的场面,这也不在话下,而韩世忠和燕青这样深知高强和梁山关系的人,却是拼命忍住心中的笑意。

    实则高强这样做法,更多地是为了将来的招安制造声势,借着各种机会营造出有利于招安的局面来。这样自己和宋江相互配合,才能以最小地代价实现招安大计。至于说到正式提出招安,因为此次出兵是奉了圣旨,因此高强也必须先请圣旨之后才能提出。

    待张荣的一叶扁舟渐渐远去,此时天色更暗,已经是黎明前的黑暗了。高强见大队都已经渡河,连林冲地禁军都已经过河,身边只留下自己中军。当即把手一挥,登上准备好的大船。

    不片时渡过河去,又行了里许,此时东方已经现出鱼肚白,高强叫过韩世忠道:“如今天色渐亮,待我军赶到钟离镇时想必已经大亮,如何击敌?”

    韩世忠笑道:“衙内,这却不妨,冬日夜长,贼人昨日战了一场。又散居各处。正要整顿部伍,以便今日攻城,小将已经定下三面围攻钟离镇之策。衙内但看小将立功便是。”昨夜夺船之战,史进和李孝忠以少击众,胜的漂亮,韩世忠身为大将却被人夺了头功,心中自然不乐,这一仗是定要自己立功了。

    高强也知他心意,凡人都有私心,韩世忠作为他一力栽培的大将,这种地位可不是光靠上头有人就能保住的,那得是实打实的军功撑腰。乐得放手给他立功的机会。高强将韩世忠挥去,自己与中军缓缓前行,周围是徐宁地金枪班持枪护卫着。

    等到天光破晓,高强立马于一处山岗之上,前面里许处就是钟离镇。此时雪已放晴,大地银装素裹,分外妖娆,高强却无暇观赏雪景,手中端着望远镜看那镇中地动静。

    韩世忠在那里调动兵马。将这钟离镇四面都围住了。本来兵法说要围三缺一,但韩世忠要立功,一心想着全歼贼众。其实这也不算妄言,这队官兵总计近四千人,除了杨志的后队有大约百人留在渡口看守船只之外,余众都在此地,而镇子里的贼兵顶多三千人,官兵在人数上已经居多,装备又好,现在又握有突袭的优先权,韩世忠自然可以将胃口放的大一些。再者说了,此战的最大目的是擒杀董平,若是被他跑了,杀些蟊贼有什么用?

    随着天色渐亮,镇子里已经有些人来回走动,不一会就有人发觉情势不对,开始慌乱起来——镇子四面的雪地上都站满了官兵,甲胄和兵器地反光比白雪更甚,这样要是没人看见就怪了。

    见时机稍纵即逝,韩世忠将手中大旗向左一挥,又向前一指。中军左边,正对着镇子东面的就是林冲所部五百禁军,这队禁军乃是捧日军地马队,林冲离京时精心挑选了出来地。这捧日军乃是大宋禁军上四军之首,历史可以追溯到后周世宗柴荣的精锐部队铁骑马军,虽说现今大宋军政腐败,高强的太尉老爹对于军事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