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部 招安 第三十二章 战情 (第2/3页)
拉出去打仗的顶多一半不到,怎么韩世忠居然说有几千战马?
一问才知,这却是当初卢俊义留下的遗产。年初大名府诱杀晁盖等人,那卢俊义不知怎的弄出上千轻骑来,将高强吓了一跳,后来才知卢俊义仗着和北地来往密切的优势,偷偷引进马匹,又利用塞北的马贼培养自己的人马,凭他河北第一的财力,竟然整出了这上千地骑兵来。
卢俊义一战而没,这千匹战马大多没什么损失,外加各地搜刮卢俊义留下地产业,又找出近千匹马来,一股脑都划入了大名府留守司名下。关胜李成众将缺马已久,见了这许多马,如何不动心?哪知当时的留守梁子美要巴结高强,一意将这些马匹留给高强处置,不许诸将私分。到了粱子美卸任,高强上任,这位留守司整日价东跑西颠忙个不停,大名府的军务都懒得过问,结果这些马匹就圈在厩中养了起来。
高强闻言大喜,忙叫人将吕颐浩请来一问,这些马匹都被他养在城北地原马监中,又请了曾头市的熟练牧马师来,教习本处官兵牧养,状态还都算不错。
狠狠夸奖了吕颐浩几句,养好了两千匹战马,这可不是小事,要知道当年王安石推行保马法,花了大气力想要增加国内的马产量,但是种种原因下来,河北一年才出了一千多匹马,其中能作战马的竟然只有二百多匹,可知在大宋耕地都落到豪门富户手中的情况下,要找些牧场来养马有多难了。吕颐浩居然能把马养好,这可不容易。
现在搜罗全军,有了将近四千战马,那就好办很多了。大宋缺马,因此也就缺少擅长骑射的军士,真正意义上的骑兵,找遍大名府全军也没有多少。但是没马也有没马的处理办法,毕竟骑兵的优势不仅仅在于战阵冲锋。而更多地在于大范围机动的优势,宋军为了在大范围机动和缺马的现实中间取得平衡,便整出了龙骑兵这么个玩意,也就是骑马步兵,部队机动时骑马,到了战场就下马步战。话说这龙骑兵可不是外来货,正经是大宋军队序列中的番号,法国人的龙骑兵只不过是和宋军龙骑兵作战方式相同。而民国时的许多翻译家都是学贯中西古今泱通的,信手就从咱们的语言中捡出了这么个词。
在大名府的部队中,龙骑兵有四指挥两千人之多,另外各军能骑马的军士也能搜刮出上千来,再加上原有的骑兵,这些马匹刚好够用。按照杨志带来地情报,这次梁山出战地兵马也就是董平本部的几百人,再加上混世魔王樊瑞,丧门神鲍旭两彪人马,加起来不过万人。还都是步队。另有水军阮小五接应。大名府这四千骑兵若能把握战机,仍有破敌之力。
高强当即便命关胜和李成二将去挑选精锐能骑马的军士和使臣(下级军官),整编成队。再把马匹分发下去,吕颐浩整备粮草军需;又颁下号令,凡出战者,人给钱一贯,棉衣一领,这个唤作开拔费,乃是高强从民国时军阀混战史中学来的名堂,对于这些被自己的生计压的喘不过气来的官兵,正是一贴良药。
号令既出,众官兵欢欣鼓舞。宋军原本是外战外行,内战内行的,对内作战个个勇气百倍,如今新任留守司体谅下情,出战就有钱拿,哪里还不摩拳擦掌?要知道一贯钱不是小数目,上等禁军不过一个月五百钱而已,大名府这些兵丁平时的料钱大多在三百钱以下,就算用的是省陌。一贯算七百七十文,这一贯钱少说也抵两个多月地军饷了。外加又有新棉衣,穿在铁甲里既温暖又软和,比以前的麻衣好上许多,雪天作战也不像从前那么苦了,怎不令众官兵群情踊跃?
关胜等将自去整备兵马军器,这边高强便与韩世忠等人商议军略。虽然是有了四千兵,对手又不是宋江部下的嫡系精锐,不过毕竟我兵少于敌兵,正面作战顶多能将对方击溃,很难取得大的战果。
韩世忠首先提出:“须得先派人知会东平府那里,一面坚守城厢,一面等待与我合兵攻敌之机,若能诱得贼人攻城,咱们里应外合,可期必胜。”
杨志笑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