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一部 招安 第七章 三论(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第十一部 招安 第七章 三论(下) (第3/3页)

。”高强回嗔作喜,心说论起本朝的政治新星,舍我其谁?自己的圣眷,加上理财有方,即便没有蔡家的支持,顶多就是升官慢一点而已,将来还是能爬到高位的,若非如此,他蔡京当初怎么会巴巴地把蔡颖嫁给我,还不是看好本衙内的前程么?

    只是转念一想。难度不小,历史上蔡京四次拜相,到最后年届八十,昏聩不能理事,事务都交由自己的子侄处理,却还是手握大权,这等老而弥辣,要指望他主动放权,无异于痴人说梦。

    高强仰起脖子。脑子里开始转悠类似的情节和概念:玄武门之变?不妥,虽说李世民把自己老爹赶上了太上皇的位子,自己掌握大权,可那一则是以武力达成,二则李世民是李渊的儿子,自己只是蔡京的孙女婿,蔡京要选继承人,八辈子也轮不到自己!

    雍正九王夺嫡?更不靠谱,那雍正是凭着生了个儿子讨康熙欢心上位的,自己老婆的肚子这几年都没动静,现造也来不及啊!再者说了,照现在的夫妻关系来看,往后这日子过不过还两说了,生娃?靠后。

    想来想去不得要领,照旧撒手:“贯忠,计将安出?”道道是你想出来的,总不能没个下文吧?记得天龙八部里西夏一品堂有位赫连铁树大将军,对待手下献计都是“甚好,你去办来”,这种处理办法极为高明,一下就堵住了那些只管献策不管执行的人,高衙内不妨师法一下他老人家的故智。

    好在高衙内颇有识人之明,许贯忠也不是赫连铁树身边的活宝,自然是有下文的:“蔡元长沉浮宦海数十年,为了手中的权位,连自己兄弟都能下手排挤,想要他自行退位,势比登天。好在,蔡元长一生睚眦必报,树敌无数,别人不说,如今朝中那几位新登政事堂的大臣,哪个不怕蔡元长卷土重来?咱们只需暗中推动,借蔡家政敌之手,将蔡元长一贬再贬,甚至罗织罪名,流放海岛!到那时,蔡元长年事已高,莫说回朝执政,就算想埋骨中原,也得仰人鼻息,还怕他不仰仗衙内么?”

    高强看了许贯忠几眼,心说还是你够狠,明知蔡京手里可能有我的把柄,下手居然更重!不过仔细一想,这却是一个出奇制胜的法子,要想对抗阴谋,最好的办法就是用阳谋,你蔡京想要挟制我?好办,我先把你彻底打垮打败,让你就算抓着我的把柄,也没法利用,试想你若有求于我,还敢拿着把柄来胁持我?

    可是,可但是,但可是,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蔡京眼下虽然罢相了,乃是败于天时,朝野中反对他的势力根本不成气候,而高强自己身为蔡京的孙女婿,别人还是把他当作蔡京集团的一员,哪里会和他合作倒蔡?而且,眼下蔡京的处境,远远不像历史上这个时候那样糟糕,由于高强这两年的折腾,大宋的整体环境比以前要好很多,东南没有花石纲,相反由于外贸船队而增加了许多工作机会,西北的粮草也调运及时,军费充足,眼下大宋朝廷的财政比历史上要健康许多。得益于此,蔡京原先应该采取的很多聚敛政策也没有施行,远没有到那种人皆以为奸的程度。

    这算不算作茧自缚?

    对于高强的这种顾虑,许贯忠嗤之以鼻:“衙内,莫要天真!朝廷大臣之间的争斗,只有想不到,没有说不出,蔡元长近两年执政虽说多有可采,却大都是些不见急效的事,例如东南钱荒缓解了多少,谁能说的清?至于西北军费俭省了多少,人家只消一句,崇宁之后,边事不兴,就敷衍过去了,甚至钱引之行,功在社稷,若要弹劾你时,也只消扣上一个以虚无之绢纸,替有价之金宝的罪名,正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更何况,新党旧党倾轧数十年,难道还真的都以国政为重么?”

    似乎是要证明许贯忠这番论断的正确性,次日朝议,中书侍郎张商英便抛出了两条奏议:第一条,废除方田均税法,停止土地的重新丈量。第二条,钱法再改,废止钱引和目下流通的各种钱币,统一铸行新的小平钱。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