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部 大名府 第三十章 议定(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十部 大名府 第三十章 议定(下) (第2/3页)

,茅厕之旁。常生土硝。今可命各处茅厕旁建化粪之池,内中拌以黄土,则硝如盐集,日逐刮取即可。此事无需官为,径由百姓自刮自售,则官私两便矣。硫磺一物,中土虽少,臣在杭州时,有商旅来自东瀛海外。彼处有火山名阿苏者,周围遍布硫磺。土人随手取弃,犹如泥瓦一般,可广州、泉州、杭州诸市舶司博买之,必有人越重洋万里而致此物于中原者。”

    赵佶见高强回答地有理,许多事情都是闻所未闻,听得津津有味,一时叹息道:“卿家春秋虽盛,处处留心,真乃博闻强记者。如此才智若用于圣贤之书,本朝又可多一位大儒矣!”

    高强大汗,心说本衙内去搞儒家经典?你还不如杀了我来得痛快!况且,这种实用的经世之道,一百个饱学大儒也弄不出来,对国民生产能有什么好处?当然了,既然用儒学治国,大儒的社会地位和作用都是值得肯定的,譬如现在,虽然人人都晓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可愿意当公务员的人数和愿意做科学家的人比起来,那还是压倒性的优势呀!

    最后说到火药带来的安全隐患,只能是加强生产和销售管理,除了各地河工和广备攻城作,其余人等一律不得造作火药,高强这配方和制法也得上交朝廷,不许外传。高强一面答应,一面肉痛,心说封建国家太没人性,一句话就把我的心血给拿走了,专利费也不晓得给一点啊!

    好在高强圣眷甚隆,这又是一桩功劳,赵佶特旨录其功,允转一阶官,并赐带紫金鱼袋,服紫,以正五品上、中散大夫出知北京大名府留守司。

    诸事议定,各奔前程。高强差人去青州搬取家眷前往大名府,汴梁城留下许贯忠和石秀。石秀职责就是场地拆迁和建设,凭借他手中的人力,搞搞拆迁是绰绰有余,不过高强很是忧虑这时代人的观念,有道是故土难离,祖业为重,一处宅子多半是祖上留下,子孙若是守不住,都要被人骂不孝的。虽说选地时考虑到了这个因素,特意选了一处城外没多少房产的地面,主要都是官府的产业,不过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