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部 大名府 第二十七章 渊源(下) (第2/3页)
军中贩运军食,可曾经由种家之手?”
无辜的笑:“这些下人的事。小侄哪里晓得?这辈子也不曾到过西京,更不用说陕西了!”
三问三答。高强口中推托,心下却像开了锅一样:童贯这是啥意思?这死太监,比刁德一还刁德一啊,跟我玩智斗!
好在闷葫芦总是要有人打破,童贯开始进入正题:“托贤侄的福,我大军粮草军械连年充足,将士日夜操练。士气高昂,而夏贼日渐窘迫,辽人则方遭大灾,国中乏食,必然无力援助于他。此千载难逢之良机也!只是夏贼虽蹙,国中犹有控弦之士数十万,我大军与之相当,守土有余,进取不足。这兵力不足。贤侄可有妙法?”
高强明白,这是童贯给自己这边的面子。他请求调用内地的弓箭手,正是要大举进兵,而种师道在这件事上和他唱反调,那是不能容忍的。
心说“我也没打算管你们这事啊,都是刘琦给我惹的祸!”一面笑道:“童枢密兵法淹通,必然无碍,纵然需要添兵加饷,打造军械,也是枢府和政事堂列公的事,小侄哪里懂得?”来个一推六二五。
本来若只是官场上的暗斗,高强话说到这份上,已经间接表明了立场,不会介入到种师道这件事上头,然而童贯却似乎意犹未尽,追问道:“贤侄,当日你我一同出使辽国,便存了灭夏之心,如今休战数年,士饱马腾,正是大举之时,若能一举平灭夏贼,解我大宋百年西顾之患,则国家何幸,黎庶何幸!贤侄何不与我戮力同心,同此大业?”
汗……高强心说我哪敢!嘴上不住客气,只是一味搪塞。
那童贯却恼了起来,一把攥住高强的手,将他拖到侧厅,高强顿时就睁大了眼睛:这里居然放着一只巨大的沙盘!
本以为这玩意只有后代建立了参谋制度后才会出现,高强这可是被古人震撼了一把,尤其这位古人还是向来被认为不懂兵事瞎指挥的太监童贯,反差之大,尤其明显。
童贯放开高强,拿起一根木杆来,点着一处,得意洋洋地说道:“贤侄,此乃古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