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部 大名府 第二十一章 博览会(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第十部 大名府 第二十一章 博览会(上) (第3/3页)

就不能小气了,祭祀典礼有严格的礼仪要求,这一块是没法动地,而且也不是大头,高强不去管他:重点是对百官和宗室的封赏,宰臣赐钱两千贯,绢两千匹,以下各级官吏皆有赏赐,最低的书吏也有两贯钱拿,大宋现在的官吏几十万,再加上十几万宗室,规格比官吏更高,这么算下来,绝对是个天文数字。

    想要克扣,那是下下策。在现代时高强就明白这一点,工资福利这玩意,属于刚性支出,只能涨,不能扣的,一扣就得人心惶惶,若是像后代日本备战那样,全民勒紧裤腰带搞军备,那是另当别论,如今北宋徽宗朝正是大搞形象工程的时候,万万减不得。

    既然减不得,那就得另外想办法,而高强从后代的公务员福利中吸取经验,就想了这么一个法子:“官家,郊祭的赏赐,那是天家的恩泽,这一节俭省不得;只是臣以为,这赏赐依然照旧,却可以换个法子,一部分钱绢照发,另一部分则先发给货钞。”

    “货钞?”赵佶大惑,一旁的高俅则捏了一把汗。

    “正是。臣以为,宗室百官得了赏赐,总是要花用的,这钱绢么,倒有一多半要流进商贾的手中。既然如此,臣索性将一部分赏赐换作货钞发下,一面延请四方万国的商贾前来汴梁,于郊祭之前开一个万国博览会,会中有饮食玩乐,有诸般珍奇,百官宗室在其中游玩宴饮,处处皆可以货钞支给,众商贾持了货钞,再与朝廷算清钱绢等物。”

    这主意放到现代一点也不新鲜,哪个商场到了年底不发代币券购物卡什么的?中央虽然三令五申,这玩意也禁止不绝,这郊祭既然属于福利,自然也用的着这一手。

    不过赵佶身为宋朝人,听在耳中可透着新鲜,皱起眉头道:“高小卿家,如此说来,朝廷只是将一些钱绢支给了各路商贾而已,并未俭省用度,货钞有何妙处?”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