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部 梁山 下篇 第五章 龃龉(下) (第2/3页)
家,睡都睡在都省讲议司了,高强没见着他。只好转去梁中书府上。
却好梁中书下朝回来,接着高强,谈起了新钱法推行的状况,高强这才知道,这次蔡京所承受的压力着实不轻。原本当十钱的推行,乃是逼不得已,朝廷每铸钱一文,亏本就要亏掉三文。每年铸行发行铜钱何止亿万,单这一项亏本就要亏掉上千万贯。
如果单是亏钱还罢了。民间缺钱,铜价自然腾贵,一枚铜钱所含铜,其市价比铜钱本身的价值要高出两倍,有这么丰厚的利润,大凡有余财者,哪个不想法设法将铜钱化了作铜?虽然朝廷厉行禁止,不过利之所在,自有人铤而走险。深山大泽乃至江海之中。盗铸私铸钱者屡禁不止。
无奈之下,蔡京只得搞了这么个当十大钱,一来这样的法子见效快,市井间比作头痛割头,确实痛快。二来“扭亏为盈”,原本亏本的铸钱。一下子成了大有赚头的事,用原先铸三枚钱地铜铅,可以铸当十钱一枚,对朝政可谓大有裨益。
蔡京弄这个法子,也是机关算尽,无奈算漏一项,这货币的价值来自市场,根本就不是行政意志和命令所能规定的,结果当十钱弄得民怨沸腾,物价飞涨,地方财政首先面临接近崩溃的局面,逼得蔡京再改钱法,将当十钱改作当三。
这中间有一样取巧处,当十钱真正推向全国使用,是在赵挺之手上办成的,因此当十钱被定性为弊政之后,朝野的矛头都对准了死去的赵大观。但蔡京借着这个由头复相了之后,改革钱法也是他必须作的一件大事,否则怎么体现除旧布新?
梁士杰这些日子帮衬着蔡京行政,也很是疲倦,叹道:“公相为了这钱引之事,这些日子来殚精竭虑,连家都没时间回去,老人家看着清减的多了。贤侄,这一件大事若是败了,朝野上下等着看咱们笑话,乃至趁机落井下石的人可少不到哪去,弄得不好,公相都得请辞退位以应付物议,因此是只许成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