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部 梁山 中篇 第九章(上) (第2/3页)
采用如此激烈的手段。足见蔡京这人倘若被逼到一定程度,是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的。
好在暂时大家还是在一条船上的,也不必过分紧张。没多久,郑居副职转正,做了枢密使,吏部尚书管师仁进同知枢密院事,东西两府对立地局面,至此划上了一个句号。——或者。是一个顿号?还是个问号……
高强这里着手收拾粮草银两,按照许贯忠的计划,先命人分散将那十几万石粮食运到西北,交割与童贯手下各路统制,诸路都收了军粮,又见不用军付出一些银钱钞引,各处官员都是欢喜。这些商人又都晓事的很。虽然仗着御命供给军前粮草的衔头,却也不大骄横,所到之处还使银给那些经手官吏,不教他失了实惠。
这也是高强等人商议好地,要知道县官不如现管,自己现在兜揽了大军粮草供应,虽然是大买卖一桩。头上可也有军法悬着,一旦误了期限,不是好耍的。若是各处官吏有意作梗。不用说别的,单单在这收粮入库上头做些手脚。故意迟延期限,又或者存粮不谨,堆放在外头着了雨淋火损,到时反咬一口,说是大通钱庄上交的尽数都是残损粮米,有意敷衍军机,便是祸事了。
既然打通了官方的关节,嗣后行事便好办了。石秀手下有的是市井闲汉,消息哄传起来端的快捷,不几日,西北十余处军州边城都晓得了,官家因西北大军粮草征集不易,特命太尉府高衙内专领此事,已然将百万石军粮自东南五路调运至此,今年官市不再收购本地粮草。
那些粮商做惯了这一路粮食投机生意,每年西北近千万贯的军粮投入,倒要被他们赚去一多半,个个养地脑满肠肥,只道今年也是如此,眼看三四月间青黄不接时候,官收购粮价势必又要提高,个个都铆足了劲头,收了满仓满屯的粮食,心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