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一百一十六·文史类大奖含金量很高 (第3/3页)
……”
一个老年学者走上台去。
“许飞卿。两年前,许学士著成《先秦诸国食货略论,兼谈管荀之经济》……”
又有个老年学者走上台,但并不是很高兴的样子。他觉得自己的研究,再不济也是个银奖,居然他娘的只拿到个铜奖。
黑幕!
皇家学会的大奖评选分为初选和复选。
初选是所有学者寄信提名,每个学者可以提名20人。皇家学会对提名进行登记,选出被提名次数最多的100人。
复选则是由翡翠学士、玫瑰学士组成19人的评审团,对初选出的100人进行不记名投票评选。
评审团的成员,每届必须更换,不能连任超过两届。
文史类铜奖获得者,一个个上台,集体接过奖杯,并逐个发表获奖感言。
接着是银奖。
那个温砺便是银奖获得者之一,这次获奖的主要原因,是破译了晋姜鼎的所有铭文。
这是自宋朝的欧阳修、吕大临等人,一直到现在的金石学界难题。两百年来破译了大概90%,温砺将其补全到只剩一个字还存在争议。
这对甲骨文、金文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商沛。商学士的《孤童泪》……”
这个银奖获得者宣布,许多学者都是一惊。
大明开国百余年,还是第一次有人,通过写拿到学会大奖。而且还是文史类银奖!
要知道,这本在几年前还是禁书呢,甚至大家连作者是谁都不清楚。
直到四年前《孤童泪》解禁,才有商沛的好友透露出来,并在第二次印刷时署上作者的真名。
礼部尚书说:“商学士本身是经学大师、芙蓉学士,如今在广西担任提学使。他实在抽不出空来领奖,所以委托好友代领。”
这下就连谢衍都惊讶不已,《孤童泪》的作者居然还是个提学使?
第三位文史类银奖获得者,却是一个画家。
他遍访各地建筑壁画,寻访历代名画,甚至是跟着考古人员,跑去研究墓葬里的壁画、衣物图案。花费三十年时间,梳理历代绘画的特点和发展脉络,并且编成一部大部头绘画专著。
这些都只是银奖。
金奖又有什么来头呢?
礼部尚书说:“这次文史类的金奖,经陛下、太后、内阁同意,没有采用提名和投票。因为成果前些日子才出来,根本来不及初选提名。但这成果太大了,必须现在就给金奖。”
“张旸、文梦炎两位学士,以及他们的学生,在殷墟发现一座大墓。墓主人是商王武丁的王后妇好。妇好是目前殷墟唯一能确定身份的商王室。而且,妇好还是一位统兵大将……”
在场的许多历史、考古学者,早就已经从小圈子里获得消息。他们显得比较平静。
但其余学者,甚至是科学家们,此刻都是惊呼声一片。
谢衍也是表情夸张这尼玛妇好墓都给挖出来了!
获奖那两人,此刻还在殷墟考古,由他们的儿子上台代领。
谢衍对公主说:“姐姐,哪天我们去妇好墓看看。”
朱棠溪笑道:“好啊。如此重要的大墓,朝廷肯定会祭祀,到时候我去求求情,让六郎前往殷墟主持。”
谢衍打算向朝廷申请,在殷墟建一个考古博物馆。
不知道门票是否能收回本。
估计困难。
文史类评奖完毕,就该科学类评奖了。
不少理科学者看向谢衍,基本能猜到金奖获得者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