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考验 (第3/3页)
一定要抓住机会!”
……
筹备工作刚一开始,陈扬就遭遇了重重困难,如同置身荆棘丛中。
光是确定参会人员名单,就折腾得他焦头烂额。
各区县、各市直部门上报的名单格式五花八门,有的姓名写错、有的职务混淆,还有的联系方式缺失。
陈扬带着科室的几个同事,把自己关在会议室里,连续奋战了一天,逐行核对、打电话确认,眼睛熬得通红,才整理出一份准确无误的初稿。
紧接着,会议场地布置又成了大难题。
原本预定的会议中心,突然接到通知,因消防设施升级改造,部分场地无法正常使用。
时间已经不多了,陈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四处奔走寻找替代场地。
一天下来,他带着同事跑遍了市区大大小小的场馆,不是场地面积不合适,就是配套设施不完善,要么就是档期排满。
就在他几乎绝望的时候,偶然从一位同事那里得知市郊有一家新开业的高端商务酒店,场地宽敞、设备先进,而且刚好有档期空余。
他马不停蹄地赶过去,找到酒店负责人,软磨硬泡、晓之以理,最终谈下了合作,甚至还拿到了一些优惠条款。
会议资料的准备更是让陈扬煞费苦心。
经济数据要精准、政策解读要权威、发言材料要出彩,这对内容质量的要求极高。
他组织了一个写作专班,自己带头,泡在资料室里,查阅海量文献、统计数据,反复修改、逐字斟酌。
有一次,为了核实一个关键经济指标,他打了十几个电话,咨询不同部门的专业人士,直到各方数据完全吻合、解释合理,才放心地写进材料里。
在与各部门协调的过程中,矛盾冲突不断。
涉及会议经费预算,财政局抠得很,认为有些开支项目不合理,要求大幅削减;安排发言环节时,几个重要部门争着要靠前,互不相让,都觉得自己的工作最关键、最有优先发言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