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63、彼得堡新浪潮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63、彼得堡新浪潮 (第2/3页)

其次骂你的人是他们,跟作家们关系不太大,最后就是我得溜了.........

    压了压帽子,米哈伊尔不动声色地向前走去。

    不过除此之外,米哈伊尔倒是也见过那么几位巡警听这篇小说听得乐呵呵的,一边聚在一起大笑一边跟旁边的人说道:“嘿!写这种文章的家伙一定是一个机灵鬼!我喜欢他的幽默!不过他最好别被我们的局长斯坦尼斯拉夫逮到,否则他一定会让他后悔的!”

    米哈伊尔:“………”

    作品行为请不要上升本人嗷!

    说归说,闹归闹,真要讲的话,米哈伊尔不算太在意这种事,毕竟他身边的人目前都是干这种狠活的,他身处其中,倒是还显得没那么突出。

    别人先不说,就说涅克拉索夫的话,他准备放在《彼得堡文集》里的那首叫作《在路上》的诗,描述的就是劳动者和被凌辱的妇女的悲惨遭遇,并由此揭示着农奴制下农民们的痛苦生活。

    在此前,由于严格的书刊检查制度,俄国从未出版过如此尖锐抨击农奴制的作品,而别林斯基当初在听完涅克拉索夫朗诵这首诗后,当即就拥抱了他,然后眼含热泪地对他说:“你知不知道你是一个诗人?而且是一个真正的诗人。”

    值得一提的是,这首诗的灵感应该就是来源于涅克拉索夫的亲身经历以及成长的环境,因为涅克拉索夫他爸就是属于那种畜生地主,什么不像人事就专门干什么,并且常常在喝醉酒之后殴打他跟他的母亲。

    总之,米哈伊尔的心态确实就是:“算了,干就干了吧,涅克拉索夫、别林斯基、屠格涅夫.........他们都干了。”

    而除开这两件小事以外,在《变色龙》发表后,米哈伊尔依旧按照往常的惯例,挑了一个大家都稍微有点空的时间,将自己的小说念给他们听。

    自从最开始给他们念了两篇后,公寓里的很多人都对米哈伊尔的小说产生了不小的兴趣,用他们的话说就是:

    “米哈伊尔,听你的小说就知道了,你果然还是那个穷大学生,压根不能像那些贵族老爷们写得那么难懂!不过说真的,你的小说是我听过的最好的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