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功告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大功告成 (第2/3页)

便与汉军联络。

    邓晔便令王宪为校尉。

    王宪打着汉军的旗号,起兵北上。

    一路之上,各地城关望见旌旗,便开门迎降。关中各县大姓望族纷纷起兵,跟着王宪往常安进发。不知不觉中,王宪身边竟拢聚起几十万人马。本来只是被授了校尉就心满意足的王宪一下子抖了起来。

    四十万精锐几乎已是王莽的全部身家,一下子全没了,驻守常安的军马不多了。

    万般无奈之下,王莽只得下诏赦免城中囚徒,将武器分发给他们。

    王莽与被赦免的囚徒歃血为盟:“有不为新室者,社鬼记之!”

    发过誓后,更始将军史谌带领囚徒军出城迎击汉军。这支乌合之众刚刚过渭河桥,还未见到汉军的影子,便都扔掉了武器,一哄而散,全然不顾刚刚立下的誓言。

    王莽虽是恨得咬牙切齿,但也无可奈何,只得拿出最后的家底,令数万北军出城迎战。

    王莽给领兵的九位将军每人赏赐了四千钱,又扣押了将士的亲眷做人质。

    才这么点钱,还要扣押家人,北军顿时士气低落,全无斗志,只到了华阴回谿,凭借要隘死守。

    不日邓晔、于匡率汉军到了华阴回谿。

    一场血战,北军大败,残军退守渭河口。

    无军马拦阻,王宪率军第一个到了京师。

    此时的京师就如同一个被脱了裤子的妓女,只能任人摆布,再无半点反抗之力。

    王宪所率虽都是临时拼凑的乌合之众,但毕竟胜在人多。

    很快常安城便被攻破。

    汉军如潮水般涌入常安。

    只一个昼夜,驻守京城的残兵几乎消耗殆尽,皇宫也被攻破。

    皇宫内外烈焰冲天,浓烟滚滚,成了一片火海。

    王莽带着人退守到皇宫内的渐台。

    一千多官员依然跟着王莽,所有人都敬畏地看着王莽手里握着的突击步枪。

    自从不久前有妖人假扮太监刺杀王莽,宫里便传开了,王莽乃天授明君,持有神器,威力甚大。这神器看着就象北斗星图的形状,王莽把这神器称之为威斗。

    除了这威斗,传闻中王莽还有一艘能驭空飞行的神舟。

    既然有神器,哪怕现在情势再差,也是能够力挽狂澜的吧?

    王莽知道这枪的威力确实不小,但对着已经糜烂至斯的局面,也没什么大用,只是为了拢住这些追随自己的臣子,自然不会说破。他只盘算着能够多抵抗一些时辰,好为自己多争取些筹码。自己怎么说也是堂堂一位亡国之君,哪怕被擒拿了,或者最后关头捧着玉玺投降了,也该会被礼遇。到时候只要见到更始帝,嗯,可能一代帝王不太好轻易碰触,但是更始帝也是有太监伺候的,到时候先夺舍个太监,然后再相机夺舍了更始帝,天下依旧是自己的。

    曲桓山和杜五跟着大军冲进了常安。秦宇峰没来,他的伤还没好,留在大营里休息。他们之前谢绝了公宾要将他们推荐给王宪的好意,只做了公宾的亲兵。此刻听闻王莽正带人退守渐台,他们心急如焚,只想立刻去到渐台。他们就怕他们到了渐台,看到的是王莽毫发无损的尸体。

    那就出大问题了。

    如今渐台有一千多号人,京城里人更多,一片混乱。王莽若是彻底灰心,夺舍了哪个,便就完了。再要找出王莽,恐怕就实在难以分辨。到那个时候,还真不好收场。难道自己三个就只能待在这里,四处打量哪个才是王莽,时时监视着莫要出现异常吗?

    可公宾的目标和他们不一样,他似乎急着要去一座道观。

    汉军以绿林军为主,绿林军本就多是盗匪流贼,更何况此时的大军里有沿途投机的各处豪族兵马。这批人眼里哪有什么道德、规矩,一入了城,看着城里的花花世界,眼都红了,只顾着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刹那间,昔日繁华的常安城变成了人间屠场,化为了阳世地狱。

    公宾是久居常安的,倒没有纵兵行凶,只是好象那道观对他很重要,须得立刻前去,只恐被乱兵害了。

    曲桓山想起了那天在那座破庙见到的那个道士。

    虽然也很好奇到底是什么人也这么想对付王莽,但事有轻重缓急,此时情势刻不容缓,曲桓山只得与公宾作别,和杜五一起前往渐台。

    渐台是观星的所在,是皇宫里最高的建筑,四面环水,倒是不惧四周的大火。

    王莽的羽林卫守在渐台上,以弓弩箭矢压制汉军。

    箭矢密集,羽林卫又都是精锐中的精锐,汉军一时倒也难以攻下。

    到处都闹哄哄的。

    曲桓山和杜五到了渐台,见这番情景,心里倒是略略一宽。羽林卫尚有斗志,王莽该是还活着的。

    四周都是浓烟,遮天蔽日。

    两人决定借着浓烟的掩护,用飞行服飞进渐台。

    寻了个无人注意的所在,还未飞起,杜五便扯住曲桓山,神态极严肃地道:“曲先生,到了渐台,见到王莽,您千万莫要与他动手,我来就行。”

    “怎么?”曲桓山笑笑,有些不以为意:“你怕我斗不过他?就算我拿不下他,他要伤我,恐怕也不容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