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朝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朝争 (第2/3页)

 “各按本事?”朝堂上,福王朱常洵立在殿前,只对着朱常洛一冷哼一声,表情格外自信:“王兄的意思是擂台比武吗?”

    “比武?就算胜出,也只是莽夫而已,如何能护得东宫安全?”朱常洛连连摇头。

    “选护卫统领却不比武,难道比试诗词歌赋、锦绣文章吗?”朱常洵不住冷笑:“那王兄直接在历年科举的士子中挑选也就罢了。只是莫说能不能服众当这个统领,本王倒要看看这些进士、举子,哪个愿意放着功名不要,去做一介武夫的差事。”

    朱常洵说的倒也算是实话,如今的大明虽不似宋朝那般过分,可也有些重文轻武的苗头。只是这话着实有些伤人,朝堂上一旁武将班中却有一大半黑了脸,就连几位阁臣的脸色都变了。眼下辽东屡起边衅,闽南、江浙倭寇猖獗,朝堂正是用兵的时节,这位王爷这个时候说出此等轻慢武将的言语,实非明智。说话如此不分轻重,如何竟敢争这太子之位?

    “福王之言,臣杨涟不敢苟同。”说话间,这边站出一位大臣,品级似乎并不高,只是个给事中而已。

    朱常洵心里暗暗骂了一句,区区一个七品小官,仗着先帝定下的旧例,勉强能站在朝堂上而已,竟然就敢如此放肆,站出来驳自己的面子。

    “书生领兵,自古有之。”杨涟也不顾朱常洵的脸色,躬身奏道:“马服君赵奢、北宋虞允文、南梁陈庆之……皆是文臣出身,可一旦为将,兵锋所指,所向披靡。若今日只选一名护卫,自然非武艺高强者莫属。可统领一职,却非如此。古有言‘将在谋,而不在勇’,故臣以为太子殿下所言甚是,不可仅凭比武来定统领。”

    “那爱卿以为,这东宫统领该选何人?”龙椅上,万历端坐着,看着下面的杨涟,冷冷问道。说实话,统领确实该是有谋略,只是眼下不论是福王还是太子,推举的都不是军中的将领,如何能看出谋略高低?比武却是个最公平的法子。

    “臣以为太子、福王推举之人皆是草野出身,做不得统领。”杨涟一撩袍袖,跪倒在地:“臣请陛下恩准,还须从京师三大营之中择一久经沙场、老成持重的,方可任了这东宫统领的位子。”

    “我朝东宫本无护卫的统领,皆是由皇上亲军二十六卫兼任。此次妖人出没,为了太子安危,才增加这一百人的队伍,却属太子私军,乃是父皇恩典。”朱常洵指着杨涟怒道:“二十六卫自有老成宿将,父皇也未裁撤二十六卫守卫东宫之责,军中将领本就担着护卫东宫之责。这东宫私军的统领又如何还从军中选取?况且军中将领哪个不想在战场上搏取功名,却来做这无品无级的差事?”

    杨涟跪着,虽是梗着头不服,但一时也想不出什么反驳的话来。确实,为了东宫的安全,领军的统领若是有将才的固然是好。可这次为了安插自己的班底方便,郑贵妃和福王绞尽脑汁说服万历,给东宫安排的百人护卫都属太子私军,既然是私军,何来品级,又如何能从军中选拔?纵然有军中人物想巴结太子,想为自家在太子登基后谋个前程,可要先脱了军籍,也会犹豫。更何况,如今郑贵妃、福王咄咄逼人之势,再加上万岁爷对福王的袒护之意,将来谁人坐上这九五尊位,还未可知。

    “既然如此,诸位爱卿也无更好的办法,公正起见,莫如就是比武选将罢了。”万历向立在下面的众臣扫视一圈,见无人说话,便开口道。

    “启禀万岁,臣有一策。”群臣中太常寺少卿管国子监司业事李腾芳站了出来。

    万历脸一沉:“你且说来。”

    李腾芳也不顾万历不愉,跪倒奏报:“既然太子殿下和福王殿下皆有统领、护卫的人选,彼此争执不下,比武又是下下之策。臣以为万岁可择一大些的官地皇庄,或以东西,或以南北,各挑一处格局大小差不多的殿宇,在殿宇之中各藏一假人。着太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