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章 另类的启蒙课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第九章 另类的启蒙课 (第3/3页)

对箴言符咒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后才发现,自己想的还是太过肤浅了。

    十二枚符咒只是表象,箴言才是构成它们的基础。

    将这十二枚符咒单独拆分开来,每一枚都是由无数箴言构成的,而这些箴言也可以单独拿出来发挥作用。

    站在这个角度来看,这些符咒本质上其实是一种高维文字。

    说“高维文字”这个概念可能有一些抽象。

    将其简单理解成为蕴藏着更多信息量、甚至于能量的文字就好理解多了。

    做一个可能有些不太恰当的比喻。

    英文是表音文字,同时也是标准的线性思维文字。

    理论上来说,英文可以通过二十六个字母的不同组合来表达不同的意思。

    可是这种表音文字的缺陷就在于,一旦出现了新的事物,就必须创造一个对应的新单词。

    尤其是深入了某个专业的垂直领域,或是两个地区相互隔绝的时间太长。

    那些新创造的单词将会成为相互理解的门槛。

    在无形之中就形成一种专业壁垒,大大阻碍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反观汉字,是一种兼具了字形、字音,还有丰富的字义和文化内涵的表意文字。

    每一个汉字不单单只是一个发音,同时也蕴含着历史、文化、哲学等多方面的信息,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扩展性。

    哪怕是从未见过的新事物,普通人也能够通过文字间的组合,大概判断出这个新事物到底是什么东西。

    三竖一横看起来像“山”,基准线上面加一横是“上”,基准线下面加一横是“下”。

    日和月加起来是“明”,两个木加起来是“林”,比林还多一木的就是“森”。

    也正是因为这种蕴藏着更多信息量的特性。

    一个人只要学过简体汉字,那么大概率也都能看懂对应的繁体汉字,不需要增设太多的学习门槛。

    当然了,与之对应的就是表意文字的学习门槛极高。

    英语只要记单词和对应的意思就行了,最多再记些乡间俚语。

    而汉语则还要结合对应的文化和语境,才不会在阅读和理解的过程中产生太多的歧义。

    ☞☞月票☜☜/☞☞推荐票☜☜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