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怪异符文记载宝藏之谜 (第3/3页)
号手写成的。只不过,只是我看到的不是原件,而是影印件。只看出来,原件所用的纸张很老旧,颜色发青灰色,表面较为粗糙,可以看到明显的纤维状杂质。
这是民国时期的机制土纸,是抗日战争时期进口洋纸供应受限,各地的造纸作坊就采用半手工、半机制的方式生产一种有鲜明特点的纸张。这也是鉴定民国、解放初期的一些书籍、书画的一项技术指标。
“金德平是不是又在试探我?”
一边看着那张纸上的符号,我的心里一边嘀咕着。
“这张纸的原件应该是民国到解放前这段时间的。上面这些符号嘛,像汉字,但我又不认识。不过,从书写人的笔记看,记录这篇‘文字’的人,应该是从事金石雕刻,或者是干木匠活儿的人。笔力很硬朗,笔画间基本没有柔性的转折。”
说话的时候,我尽量保持平静的表情,努力隐瞒我认识这张纸上的符号。可当我评鉴这张纸原件的同时,我已然把整篇文字的内容读了一遍,并记在了自己的脑子里。
全文也就一百多字,大致内容为:山眼之巅,灵泉之畔,悬空之阁。下盘迂回险峻云中栈道,上覆悬崖,下临深涧,伴青灯古佛,藏南阳遗宝。然窝奴来犯,窥我中华文明,我辈炎黄子孙誓死不为列强所迫,护国宝舍生取义。望我“雅学”后世承先辈遗愿,待我中华复兴,国泰民安之日,寻获遗宝,上报国家。
从全文的意思看,应该是在一个叫山眼的山峰的顶端,一眼泉水边,悬空建有一座楼阁。向下有一条迂回险峻的栈道,上面有悬崖,下面有山涧。那里应该是一座古佛寺,而且藏有来自南阳的遗宝。后来,日本侵略中国,知道了这里藏有宝物,想要得到。当时,知道这处宝藏的“雅学”门人,为了护卫宝藏,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留下遗愿,希望在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时候,“雅学”的后人可以寻找到这处宝藏,并献给国家。
其实,字面意思很容易理解,只是用这种怪异的符号手写记录出来的,世上估计除了我以外,没人能够读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