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章 校园霸凌(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第4章 校园霸凌(二) (第3/3页)

我联系你们班主任曹老师,你我双方不直接对接,由曹老师居间调停,你看如何?曹老师也在赶来县城的公交车上了。”

    “我只求你不要在县城继续出现了。你在县城多走一步,我和曹老师的心里,便都七上八下,跳个不停啊。”鲁副镇长如实说道。

    说到底,也只是一次校园纠纷,周兴没有能力一棒子把鲁家父子俩给打死,便只能接受鲁副镇长的建议。

    真要把对方逼急了,自己也有可能落不到好。

    而且,他出力也不算少了,在县城民众中间,很好地渲染了鲁家父子俩如何在甘草铺镇作威作福的情况,接下来便要看甘草铺镇那些好心人,如何在这件事情上大作文章,但这都与他周兴没有关系了。

    “也罢,就这样吧,以后我保证不向外说就是了。但我这脑震荡,一时片刻还不会好,还得在县人民医院再住上一两天。”周兴说道。

    “哎,那行吧。”鲁副镇长不由得长叹一声,语气中饱含苦涩的滋味。

    鲁家父子俩走后,周兴向榆州县一中的方向走去,他想询问该校附近那几家大排档,小龙虾的生意做得怎么样了?

    在周兴的印象中,榆州县作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最早兴起小龙虾热的县市之一。

    早在2001年上半年,榆州县城便有了麻辣小龙虾这道经典名菜,只是尚不成规模,也没有专门的小龙虾店面出现。

    等到明年夏天,趁着2002年世界杯这个热点事件,年轻人一边喝冰镇啤酒,一边嗦一口小龙虾,便成为了一件颇为时髦的文化符号,带动小龙虾的各种吃法,也被陆续开发出来。

    而在这之前,整个榆州县境内,包括甘草铺镇的小龙虾,可谓泛滥成灾。

    河道里,沟渠中,田地边,这种美螯虾科原螯虾属节肢动物到处都是,根本没有人想到去捕捉。

    有些水域的水质不太好,导致水里缺氧,小龙虾便会在早上,浮在水草上面,以至于整个沟渠,形成了一大片红色的海洋。

    只有那些无聊的小朋友们,连钓竿都不用准备,仅用绳子把蚯蚓绑住,投放在水中,不大一会儿功夫,便能钓上十几斤小龙虾。

    但这些小朋友,都只是把小龙虾当做玩物罢了,没有人会想着吃它们。

    周兴在读初一时,也钓过一回小龙虾,他仅用了一个上午,便钓了好几十斤。母亲吩咐他把虾肉剥出来,给家里的鸭子吃。

    周兴为人懒散,吃过这回苦,以后便再也不想钓小龙虾了。

    听说周兴有意低价出售小龙虾,其中一个大排档老板还是颇有兴趣的。

    自从县城有大排档做起了小龙虾生意之后,县城附近的小龙虾便不像往常那般多了,连带着小龙虾的收购价格也出现了微涨,从两毛钱一斤变成了三毛钱一斤。

    距离县城远一点的地方,小龙虾倒是蛮多,但如果考虑到捕捉小龙虾以及交通往返耽搁的时间,以及必要的路费成本,许多人便兴致缺缺了。

    以甘草铺镇为例,距离榆州县城六十里,往返便是半天时间,单程路费七块钱,来回十四块钱。

    也就是说,你花了整整一天时间,捕捉并贩卖了一百斤小龙虾,得钱三十块。去掉十四块钱路费,仅剩下了十六块钱收入。

    这还不如在工地上做小工,包一顿丰盛的中餐不说,还可以拿到整整二十块钱呢。

    这就导致县城大排档的小龙虾生意很不稳定,有人来送货,他们就卖,没人送货就算了。

    “我可以保证稳定供应你们小龙虾,价格方面也可以优惠一些,别人卖三毛钱一斤,我卖两毛八分钱一斤好了。你看怎么样?”

    “行行行,只有你手里有货,你送来多少,我就收多少。”这家大排档的老板唐胖子十分高兴地说道。

    也幸亏周兴年轻得不像话,像是一个找不到工作的无业游民,要是换做一个成年人,他还真不相信对方会舍得花大力气,做小龙虾这种小本买卖生意。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